[发明专利]一种基于IoT云提高穿戴设备定位准确度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76732.X | 申请日: | 2021-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6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强;石宁;叶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研强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64/00 | 分类号: | H04W64/00;H04W4/029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海顺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831 | 代理人: | 蔡星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西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iot 提高 穿戴 设备 定位 准确度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IoT云提高可穿戴设备定位准确度的方法,包括:智能定位系统为可穿戴设备建立一个位置定位信息队列,可穿戴设备周期性获取自身位置定位信息上传到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分析收到的位置定位信息是否存在全球定位系统确定的位置信息,然后分别通过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小区信息定位和基于WIFI接入点信息定位获取位置信息,比较它们的距离以及与位置定位信息队列中上一次位置信息中的地址信息的相似度,选择相似度高的位置信息作为本次定位结果,保存到位置定位信息队列中。本发明通过分析计算过滤掉不准确的位置信息,解决了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小区信息和WIFI接入点信息定位容易出现定位不准、位置偏移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IoT云提高穿戴设备定位准确度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于人们的安全、健康、出行等各个方面。在可穿戴设备的应用中,很多的应用场景都是基于设备位置信息实现的,对位置定位的准确定以及及时性要求高。然而可穿戴设备出于节能原因,一般不会持续不停的进行位置定位,而是周期性的每隔若干分钟(1-5分钟)进行一次位置定位,这使得使用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位时间较长,在某些场景下,由于定位信号差、干扰或遮挡等原因,尤其是室内、地铁和隧道等场景下,全球定位系统定位很容易出现定位时间过长、定位失败等现象,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和体验,因此可穿戴设备需要通过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小区信息定位和基于WIFI接入点信息定位等定位方式作为补充定位方式。但由于移动通信网络小区信息容易受建筑物遮挡、折射和受其他信号干扰,信号强度会频繁变化;而空中的WIFI接入点信息也是越来越多并且变化频繁,很多WIFI接入点信号之间会互相干扰,且有些新的WIFI接入点信息并不能用于位置定位,反而容易造成定位信息干扰,使得结果不准确,甚至产生较大距离的偏移,有时即使设备保持不动,定位结果也会偏移到其他较远的位置。因此,如何在全球定位系统信号不良或遮挡的室内、地铁、隧道等场景下需要使用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小区信息和WIFI接入点信息定位时,分析和判断设备位置定位结果的准确性,如何过滤和丢弃不准确的定位结果,以免这些不准确的定位结果对用户应用产生恶劣的影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IoT云提高穿戴设备定位准确度的方法及系统,在全球定位系统信号不良或遮挡的室内、地铁、隧道等场景下需要使用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小区信息和WIFI接入点信息定位时,通过分析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小区信息和WIFI接入点信息的定位得到的位置信息,比较它们的位置信息的距离以及与位置定位信息队列中上一次位置定位的地址信息相似度,判断定位信息的准确性,过滤掉不准确的定位信息,解决了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小区信息和WIFI接入点信息定位信息容易出现定位不准、位置偏移的问题,大大改善了用户的应用体验。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IoT云提高穿戴设备定位准确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智能定位系统为在IoT云服务器可穿戴设备建立一个位置定位信息队列;
步骤2:可穿戴设备每间隔一定时间发起一次位置定位,获取自身位置定位信息;
步骤3:可穿戴设备将获取的自身位置定位信息上传到云服务器;
步骤4:云服务器收到可穿戴设备上传的位置定位信息后,检测其中是否存在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确定的位置信息;
步骤5:当云服务器检测到可穿戴设备上传的位置定位信息中不存在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确定的位置信息时,云服务器分析收到的可穿戴设备上传的位置定位信息中的移动通信网络小区信息和WIFI接入点信息,分别得到位置信息A1、A2,A1、A2分别包括经纬度信息P1(lon1,lat1)、P2(lon2,lat2)以及地址文本信息;
步骤6:云服务器计算经纬度信息P1(lonl,lat1)、P2(lon2,lat2)之间的距离d是否≤1000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研强物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研强物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67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