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抗病促生耐盐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74467.1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66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彭霞薇;董益豪;贾曼曼;张敬涛;周金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2;A01P3/00;A01P1/00;C12R1/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病 促生耐盐 芽孢 杆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保藏号为CGMCC No.19502。本发明所述耐盐芽孢杆菌对茄腐皮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用该菌菌液防治油用牡丹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还能够促进油用牡丹植株的生长,从而可减少化肥和农药投入、减轻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微生物领域,尤其涉及一株抗病促生耐盐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一种原产于我国的新型木本油料作物,其产籽能力强、种籽出油率高,且牡丹籽油中含有超过90%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其中α-亚麻酸高于40%,是橄榄油的40倍,具有养生保健、抗氧化、美容等功效。目前,油用牡丹已在我国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安徽、甘肃等地大面积种植。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种植年限的增加,油用牡丹各种病害的发生也逐年上升,引起牡丹籽的减产,同时影响牡丹籽油品质,其中危害较严重的是根腐病,它是一种由茄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引起的土传病害。
目前在生产实践中对土传病害的防治主要是使用一些化学农药进行土壤消毒或通过作物轮作方式预防,但农药的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而且增加生产成本,还会诱发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生防防治预防土传病害是一种绿色、环保、经济的方法,在有效控制病害的同时,对于人类和动植物安全无害,并且减少环境污染,符合国家对可持续农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要求,成为近年来病害防治的研究热点。
生防微生物主要包括真菌类(如木霉、青霉等)、放线菌类(如链霉菌)、细菌类(如芽孢杆菌、假单胞杆菌等)。而细菌中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因能产生芽孢抵抗恶劣的条件,且繁殖速度快,易在土壤定殖等优点被广泛应用。目前筛选到的具有抑制植物病原微生物的芽孢杆菌主要有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暹罗芽孢杆菌(B.siamensis)等。2019年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9825457A)公开了一株耐盐芽孢杆菌(B.halotolerants)E40207a2对马铃薯Y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害具有显著拮抗作用;和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0343641A)公布了一株耐盐芽孢杆菌(B.halotolerants)SYW-1可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有利于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此外,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0819565A)公布的一株耐盐芽孢杆菌(B.halotolerants)BW9具有较强的拮抗活性、产铁载体活性和固氮作用,可以有效的抑制多种植物病原菌,由此说明耐盐芽孢杆菌具有作为生防微生物的潜力。同时上述专利结果也表明,同一种耐盐芽孢杆菌对不同病原菌的拮抗效果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在应用耐盐芽孢杆菌作为生防制剂的过程中,需要继续筛选更多能够防治其他病害的菌株,为该菌的应用提供更丰富的菌种资源。
生防菌株的筛选环境主要是土壤,包括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是受植物根系影响最显著的土壤环境,使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也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微生物具有多种功能,如解磷菌、固氮菌及其他植物促生菌、抗病菌等,因此是获得多种功能微生物的资源库。研究报道,有学者对牡丹根腐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进行了筛选(王雪山等,牡丹根腐病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第44卷第7期;吴玉柱等,6种生防真菌、细菌防治牡丹根腐病的研究,山东林业科技,2004年第6期),但研究对象均为观赏性牡丹,关于以结籽为目的的油用牡丹根腐病病原菌生防菌的筛选的研究还鲜见报道。为了确保油用牡丹丰产稳产,保证牡丹籽油的品质,降低油用牡丹根腐病的发生,有必要针对该病害进行生防微生物的筛选,充分挖掘和利用利用其根际有益微生物。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44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