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环月轨道的载人登月轨道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4109.0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6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彭祺擘;周晚萌;张海联;吕纪远;王慎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19部队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1/04;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穆丽红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轨道 载人 登月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基于环月轨道的载人登月轨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标称任务轨道设计流程及推迟任务轨道设计流程;
所述标称任务轨道设计流程利用脉冲轨道设计方法设计转移轨道,再利用弹道设计方法将发射弹道与转移轨道进行迭代设计,最后转化为有限推力的控制轨道方案;其中脉冲轨道设计方法为优先确定环月交会对接轨道面,之后设计飞船和着陆器到达该轨道面的发射窗口,再通过交会对接、下降和上升策略,将各段轨道串联起来;
所述推迟任务轨道设计流程,在标称任务轨道设计流程基础上,进行裁剪、变型,实现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推迟发射情况下的任务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环月轨道的载人登月轨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称任务轨道设计流程具体包括:
步骤1:确定轨道设计的总体约束
所述轨道设计的总体约束条件包括:任务年份、基本飞行轨道、月面着陆区位置、月面着陆时刻的光照条件、轨道飞行时间及月面活动时长、速度增量、返回着陆场位置、返回倾角范围及升降轨约束、再入航程及再入角范围;
步骤2:设计飞船环月轨道参数
根据约束计算任务年份内不同着陆点、不同着陆时刻的月面着陆窗口及对应的环月轨道参数,输出月面着陆时刻、环月轨道根数、光照约束满足情况、返回着陆场航程满足情况;
步骤3:设计飞船月地转移轨道
根据环月轨道参数,并结合着陆器月面上升交会对接和月地转移变轨策略、飞行时长约束条件,设计载人飞船定点返回轨道,输出载人飞船月地转移时刻、月地转移前轨道根数、月地转移轨道机动时刻及速度增量矢量、月地转移时间、再入点位置、再入角、返回再入轨道倾角、再入航程参数;
步骤4:设计飞船地月转移轨道
根据环月轨道参数、返回轨道参数,并结合飞船近月制动和交会对接变轨策略、飞行时长约束条件,设计飞船地月转移轨道,输出地月转移出发时刻、地月转移出发前轨道根数、地月转移速度增量矢量、近月点时刻、近月制动前近月点轨道根数、近月制动轨道机动时刻及速度增量矢量、近月制动后环月轨道根数、地月转移时间,以及不执行近月制动时的自由返回轨道飞行时间、再入点位置、再入角、返回再入轨道倾角、再入航程、返回地球落点区域参数;通过调整发射方位角,设计标称轨道的月窗口宽度和日窗口宽度;
步骤5:迭代设计火箭发射弹道、飞船地月转移轨道
根据载人飞船地月转移轨道参数,设计火箭发射弹道与地月转移轨道参数迭代调整,进行发射弹道与地月转移轨道匹配,确定地月转移出发时刻;通过弹道计算得出火箭发射时刻、上升弹道参数、入轨时刻及入轨参数、近地轨道滑行时间、地月转移出发时刻及轨道参数;通过地月转移轨道计算得出迭代调整后的地月转移轨道近月点时刻、近月制动前近月点轨道根数、近月制动轨道机动时刻及速度增量矢量、近月制动后环月轨道根数、地月转移时间,以及不执行近月制动时的自由返回轨道飞行时间、再入点位置、再入角、返回再入轨道倾角、再入航程、返回地球落点区域参数;
步骤6:设计着陆器地月转移轨道
根据环月轨道参数及与飞船最小发射时间间隔约束,设计地月转移轨道,输出地月转移出发时刻、地月转移出发前轨道根数、地月转移速度增量矢量、近月点时刻、近月制动前近月点轨道根数、近月制动轨道机动时刻及速度增量矢量、近月制动后环月轨道根数、地月转移时间,最终得到着陆器地月转移轨道的发射窗口及不同月份的备份窗口;
步骤7:迭代设计火箭发射弹道、着陆器地月转移轨道
根据着陆器地月转移轨道参数,火箭发射弹道与地月转移轨道迭代设计,进行发射弹道与地月转移轨道匹配,获得地月转移出发时刻,通过计算得到与火箭相关的参数包括:火箭发射时刻、上升弹道参数、入轨时刻及入轨参数、近地轨道滑行时间、地月转移出发时刻及轨道参数;通过计算得到着陆器相关的参数包括:迭代调整后的地月转移轨道近月点时刻、近月制动前近月点轨道根数、近月制动轨道机动时刻及速度增量矢量、近月制动后环月轨道根数、地月转移时间;
步骤8:设计飞船近月制动与环月轨道交会对接轨道
根据初步地月转移轨道窗口和月面着陆器环月轨道参数,进一步结合飞船交会对接策略,设计飞船近月制动轨道和环月轨道第一次交会对接轨道,输出近月制动结果、交会对接每次轨道机动时刻、速度增量矢量以及轨道机动前后的环月轨道根数;
步骤9:设计着陆器月面下降着陆轨道
根据环月轨道参数和月面下降窗口,并结合着陆器月面下降制导控制策略,设计月面下降着陆轨道,输出月面着陆器与载人飞船分离时刻、分离速度增量矢量、发动机连续推力开机时刻、下降过程的推力控制策略、下降过程的位置和速度参数;
步骤10:设计月面着陆器月面上升和交会对接轨道
根据飞船环月轨道参数和月面上升窗口,并结合着陆器月面上升交会对接制导控制策略,设计月面上升交会对接轨道,输出月面着陆器月面上升时刻、上升交会对接过程的推力控制策略、上升交会对接过程的位置和速度参数;
步骤11:设计飞船、着陆器有限推力轨道
根据设计的标称轨道,将飞船和着陆器的脉冲轨道机动包括:近月制动、交会对接、环月离轨、月地返回,转化为限推力机动方式,输出各轨道机动段的起始和结束时刻、轨道机动推力大小和方向、轨道机动前后的轨道根数、以及最终形成的全过程标称轨道参数;
步骤12:进行轨道测控通信覆盖性分析
对设计的全过程标称轨道,进行测控通信覆盖性分析和关键弧段的测控通信能力分析,输出测控通信覆盖率及测控通信资源需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环月轨道的载人登月轨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迟任务轨道设计流程具体包括:
在飞船推迟任务情况下,根据已有环月轨道参数,重新选择月面着陆点,按照称任务轨道设计流程步骤3~5,获得推迟发射后的载人飞船发射窗口,略去步骤6~7,重新从步骤8开始设计第一次环月交会对接后的方案;
在着陆器推迟任务情况下,根据已有环月轨道参数,按照步骤6~8重新着陆器一般转移轨道以及交会对接轨道,获得推迟发射后的着陆器发射窗口,飞船任务轨道不变,按照标称任务轨道重新设计整套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3919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63919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410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