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寻车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73609.2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09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姜镇军;王锦琨;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盖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3/70 | 分类号: | B60Q3/70;B60Q3/80;B60Q5/00;B60Q1/26;B60R16/033;H05B47/19;F21V21/15;F21W107/10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刘计成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系统 控制 方法 | ||
一种自动寻车系统,包括无线传输模块、主控制模块以及灯光系统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连接所述主控制模块,所述主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灯光系统模块,所述灯光系统模块包括投射灯,所述投射灯设置在汽车内部天窗下方的中控台上。本系统能够在用户发出寻车信号之后,控制器控制汽车天窗打开,汽车内中控台上的投射灯向上投射光柱,透过车顶投射到地下车库天花板上,与此同时,汽车的后视镜灯和汽车提示音同时打开,从而达到一个快速高效的寻车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寻车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寻车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迅速,现如今人们拥有的汽车越来越多,停车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尤其是小区、大型商场、医院等场所的地下停车场面积也越来越大,很多车主在停完车再次取车时经常无法快速找到自己的汽车;现在很多停车场常用的方法是将其划分为各片区,例如A,B,C,D等,车主记住自己的车停的区域,取车时按照指示走到对应的区域即可。但是一旦车主下车时没有记住或是忘记停车的位置,则无法快速准确寻车。
然而,目前汽车上采用的寻车系统一般都是通过GPS进行定位,这种系统成本高,系统复杂,同时在地下停车场一般GPS定位信号较弱,所以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自动寻车系统及控制方法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寻车系统及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寻车系统,包括无线传输模块、主控制模块以及灯光系统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连接所述主控制模块,所述主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灯光系统模块,所述灯光系统模块包括投射灯,所述投射灯设置在汽车内部天窗下方的中控台上。
优选的,自动寻车系统还包括天窗控制模块,所述天窗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控制汽车天窗开启或关闭的驱动装置,所述天窗控制模块连接所述主控制模块。
优选的,自动寻车系统还包括中控台控制模块,所述中控台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控制汽车中控台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中控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主控制模块。
优选的,自动寻车系统还包括提示音系统模块,所述提示音系统模块包括汽车提示音以及用于控制汽车提示音开启或关闭的控制电路,所述提示音系统模块连接所述主控制模块。
优选的,所述灯光系统模块具体还包括汽车车身灯带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投射灯、所述汽车车身灯带开启或关闭的控制电路。
优选的,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具体包括信号发送模块和信号接收模块,所述信号发送模块与所述信号接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接收模块设置在汽车内部并与所述主控制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信号接收模块、所述主控制模块、所述天窗控制模块、所述中控台控制模块、所述灯光系统模块以及所述提示音系统模块都与电源模块连接,同时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电源电量检测模块。
一种自动寻车系统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用户通过手中的信号发送模块发送寻车信号至信号接收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对寻车信号进行解读并将信号发送至主控制模块;
步骤二:主控制模块对信号进行分析,并分别对天窗控制模块、 中控台控制模块、灯光系统模块以及提示音模块发送对应的控制指令;
步骤三:天窗驱动装置控制打开汽车的天窗,中控驱动装置控制汽车内中控台移动,使中控台上的投射灯移动至天窗下方,投射灯打开、汽车灯带打开、汽车提示音打开,协助用户寻找车辆。
优选的,在上述步骤二之前,电池电量检测模块会检测电池模块中的电量情况,当电池电量高于设定值时,控制模块控制执行上述步骤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盖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盖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36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