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链运输装备温度调节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73496.6 | 申请日: | 2021-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2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景传峰;张敏;孙纯旭;何远新;罗桂琼;高建华;金晓平;谢斌;刘丹艳;舒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江运输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88/74 | 分类号: | B65D88/74;B65D90/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 |
| 地址: | 43021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运输 装备 温度 调节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链运输装备温度调节装置,该装置包括蓄冷箱体,所述蓄冷箱体内设置有温度调节板,所述温度调节板将蓄冷箱体分隔为蓄冷区和货物区;所述蓄冷区内设置有蓄冷系统,所述温度调节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冷量释放窗口,所述冷量释放窗口上设置有可调节其开度大小的活动门机构。本发明的冷链运输装备温度调节装置可以通过活动门机构调节冷量释放窗口的开度,从而调节蓄冷板向下部货物区提供的冷量,使货物区温度控制范围广,而且还提高了储运温度控制精度,有利于保障货物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链运输装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链运输装备温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采用蓄冷技术的冷链运输装备主要有冷藏箱(可称为蓄冷箱)、铁道车辆和公路汽车(可称为蓄冷车)三种冷链运输装备,主要包括箱(或车)体和蓄冷系统,蓄冷系统包括蓄冷板和充冷管路,其蓄冷板通常安装在箱(或车)体内的上部,蓄冷板的空腔中充置了蓄冷工质。由于蓄冷工质相变时会吸收或释放冷量,装货前,通过充冷设备对蓄冷工质进行充冷,利用其相变特性预先蓄积冷量,运输过程中冷量将通过对流换热的方式释放到蓄冷元件下部的装货区,使得蓄冷箱(或蓄冷车)内货物保持在比外部环境温度低的一定温度范围内。
现有冷链运输装备的温度维持原理是当蓄冷板中蓄冷工质的相变温度与箱内货物的温度达成平衡后,冷量释放将大大减缓,仅用于平衡由外部传入的热负荷。在箱体隔热性能一定的情况下,货物维持的温度与蓄冷工质的相变温度具有对应关系。因此,针对不同运输货物的运输存储控温要求,需要采用不同相变温度的蓄冷工质,使得采用蓄冷技术的冷链运输装备的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专用性。在实际运用中,用户为满足不同货物的控温运输,需专门配置采用不同相变温度的蓄冷工质的运输装备,给货源组织带来不便,影响了运输装备利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冷链运输装备温度调节装置,该冷链运输装备温度调节装置可提高储运温度控制精度,有利于保障货物的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冷链运输装备温度调节装置,包括蓄冷箱体,所述蓄冷箱体内设置有温度调节板,所述温度调节板将蓄冷箱体分隔为蓄冷区和货物区;
所述蓄冷区内设置有蓄冷系统,所述温度调节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冷量释放窗口,所述冷量释放窗口上设置有可调节其开度大小的活动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调节板包括可左右对称打开的若干组第一温度调节板和第二温度调节板,所述第一温度调节板的铰接侧通过第一铰接件与蓄冷箱体的一侧内壁铰接,所述第一温度调节板的活动侧可绕第一铰接件旋转向下打开;
所述第二温度调节板的铰接侧通过第二铰接件与蓄冷箱体的另一侧内壁铰接,所述第二温度调节板的活动侧可绕第二铰接件旋转向下打开。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一温度调节板和第二温度调节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冷量释放窗口。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门机构包括活动门、驱动器以及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器控制活动门的闭合开度。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驱动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门采用活动百叶门或滑动移门。
进一步地,所述冷量释放窗口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承接冷凝水的托盘。
进一步地,所述托盘的四周边沿向上翻延伸形成翻边,所述翻边与温度调节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再进一步地,所述蓄冷系统包括蓄冷板和充冷管路,所述蓄冷板与充冷管路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蓄冷板包括蓄冷板围板,所述蓄冷板围板围合形成的内腔中设置有若干个成排布置的盘管,所述盘管间填充有蓄冷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江运输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江运输设备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34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