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注射隆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3433.0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4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肖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海龙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1;A61M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喆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朱学绘 |
地址: | 610042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注射 隆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注射隆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处理鼻翼基底,该部位采用锐针骨膜上注射,处理鼻小柱基底,该部位采用锐针前鼻嵴处骨膜上注射,处理鼻小柱采用锐针自鼻小柱中点向鼻中隔方向进针,处理鼻尖表现点,采用钝针自鼻尖进针,处理鼻背,根据情况采用钝针或锐针注射,处理鼻根,采用锐针自鼻根最低点进针,处理鼻根眉头延长线,采用钝针自眉头进针。本发明的优点:符合解剖学关系,选用粘弹性和支撑力较强的注射材料注射安全,术后塑形效果确切,支撑力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整容整形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注射隆鼻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美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面部的美观,鼻部位于面部正中,对面部的整体美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鼻部的美容治疗需要非常高的精确度,细微的差别都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效果。
鼻是美之魂,鼻子的形态不仅在面部美学价值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而且对人的整体形态、五官面容甚至爱情生活亦有很大影响。鼻子位于面中1/3,上与额部相连,下与嘴相连,根部左右为双眼,中部两侧与颧部、面颊部相毗邻。鼻是人类面部最突出的器官,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观看都非常显著。一个不美的鼻子变为美的鼻子可以让受术者改头换面,判若两人,获得心理上的极大满足,满足受术者所预想的美容结果,就是鼻整形术的“最佳效果”。事实上,决定一个人鼻子是否漂亮,要考虑鼻子长度、坡度、130度鼻额角,90度鼻唇角,85 度鼻尖角等多种因素,更要结合顾客脸型,其他五官形状来决定。
在解剖学上,鼻骨位于鼻根和鼻背处,鼻子不挺拔多是它的发育不够,可以置放假体将其抬高。由于鼻骨较为坚硬,不会被假体压坏。这里所指的假体,是柳叶形假体,而不是L 型。鼻骨较宽的,可以进行截骨内推手术。侧鼻软骨又叫上外侧软骨,它下面就是鼻中隔软骨,鼻骨正是由被两部分支撑着,因而假体可以放在它上面。
随着新材料技术的发展,高粘弹性透明质酸、生物活性玻璃BAG等可降解注射材料的出现,使得注射隆鼻可以替代一部分手术隆鼻治疗,通过改善鼻部各美学亚单位的形态,实现求美者对鼻部美观的要求。但当前鼻部注射主要针对鼻根及鼻背,对鼻尖、鼻小柱、鼻唇角等部位处理相对较少或不充分。此外,由于技术方法和材料选择不当,往往出现鼻部整体形态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各种问题,本发明以鼻部解剖为基础,合理选择支撑力强的可吸收材料,通过7步实现立体隆鼻。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注射方式不同,本方法通过先设置鼻翼基底平面水平基础,再设置鼻小柱基底、鼻小柱,确定鼻尖高度后再调整鼻背部,最后调整鼻根眉头延长线区域,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具体顺序为处理鼻翼基底、鼻小柱基底、鼻小柱、鼻尖表现点、鼻背、鼻根、鼻根眉头延长线,提供了一种新型注射隆鼻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注射隆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处理鼻翼基底。该部位采用锐针骨膜上注射,进针点选择在鼻唇沟顶角处下方 3-5mm,垂直皮肤进针,抵达骨膜后回抽无回血缓慢注射,单侧注射量0.2-0.5ml。注射后鼻基底得到抬高、鼻孔过大及鼻孔外露得到矫正;
步骤二:处理鼻小柱基底。该部位采用锐针前鼻嵴处骨膜上注射,进针点选择在人中和鼻小柱交界点,垂直皮肤进针,抵达前鼻嵴处骨膜后回抽无回血缓慢注射,注射量0.1-0.3ml。注射后可增加鼻小柱支撑并增大鼻唇角至90°-95°;
步骤三:处理鼻小柱。采用锐针自鼻小柱中点向鼻中隔方向进针,在膜性鼻中隔处呈扇形多点注射,注射后可矫正鼻小柱退缩且有抬高鼻尖的作用;
步骤四:处理鼻尖表现点。采用钝针自鼻尖进针,在鼻中隔与鼻翼软骨穹窿间注射,注射量0.05~0.1ml,注射后可延长并抬高鼻尖;同一进针点在双侧鼻尖表现点软骨膜上等量注射,每侧注射量0.05-0.1ml,注射后可加强鼻尖表现及轮廓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海龙,未经肖海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34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