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电极转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2654.6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4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熊作平;王玉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能斯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1 | 分类号: | H01R13/631;H01R13/639;H01R12/70;H01R24/00;G01R31/71 |
代理公司: | 常州品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1 | 代理人: | 侯慧娜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电极 转接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电极转接装置,涉及电路板电极转换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电路板、柔性固定加强件、信号传输柔性电极以及用于电路板与信号传输柔性电极定位固定的固定结构件;柔性固定加强件位于信号传输柔性电极与固定结构件之间用于软接触;电路板与信号传输柔性电极通过电极对应连接。本发明通过由传统尖锐的点接触改进为钝性的面接触,增加接触面积的同时对柔性线路无损伤,避免了传统尖锐座子在插拔后对印刷的导电材料的刮划、刮掉,造成线路断路或接触不良,有效避免了铆钉铆压型连接在焊接时高温对柔性电极对烫伤,更好的实现对柔性电极的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路板电极转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电极转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路板加工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薄膜(Membrane)电路板以其轻薄、可弯曲、成本低等优点,已经被广泛用于工控及各类家电设备的按键控制面板和感应器中。随着柔性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面积、柔性化、高性能的柔性传感器成为支撑柔性电子产业链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实现柔性传感器产业化应用的关键难点之一是传感器的(信号传输)柔性电极与非柔性采集电路之间的稳定、可靠的连接。
目前信号传输柔性电极与采集电路之间的转接方式主要有:
(1)铆钉铆压:铆钉一端铆压在柔性信号传输电极上,通过铆钉尖穿透柔性电极实现固定与电连接,另一端通过焊接或插针插拔与采集电路连接,该方法破坏了柔性基底的完整性,效率低,且存在铆钉与柔性信号传输电极接触不良的风险。
(2)FFC/FPC连接器:将柔性信号传输电极插入刚性FFC/FPC线座中,通过抽屉进出式或上下翻盖式来固定柔性信号传输电极与刚性FFC/FPC线座的点接触连接,该连接方式由于柔性信号传输电极与刚性FFC/FPC线座之间是点接触连接,存在不可用力拉扯、柔性信号传输电极易被FFC/FPC上尖锐线座刮划,多次插拔后电极上导电材料容易被刮掉,造成线路断路或接触不良。
(3)导电胶连接:通过导电胶将柔性信号传输电极与采集电路中的线路粘接实现电连接,该连接方式存在牢固性差、可靠性差的问题。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拆卸可更换、连接稳定、牢固可靠、对柔性信号传输电极无损伤、一致性好、具有自检测功能的新型柔性电极转接装置。信号传输的柔性电极是指导电材料在基底(优选柔性基底)上形成的具有特定形状的高电导率导电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电极转接装置,通过由传统尖锐的点接触改进为钝性的面接触,增加接触面积的同时对柔性线路无损伤,避免了传统尖锐座子在插拔后对印刷的导电材料的刮划、刮掉,造成线路断路或接触不良,有效避免了铆钉铆压型连接在焊接时高温对柔性电极对烫伤,更好的实现对柔性电极的保护,解决了现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柔性电极转接装置,包括电路板、柔性固定加强件、信号传输柔性电极以及用于电路板与信号传输柔性电极定位固定的固定结构件;所述柔性固定加强件位于信号传输柔性电极与固定结构件之间用于软接触;所述电路板与信号传输柔性电极通过电极对应连接。
软性固定加强件位于信号传输传感器柔性电极与固定结构件之间,固定结构件在固定夹紧时通过软性固定加强件来向上向下传递夹紧力,实现软接触,有效避免了固定结构件夹紧时对柔性电极的挤压破坏,同时加强了固定作用。软性固定加强件的材质不限于泡棉、硅胶。
自检测功能:电路板上设置有两个焊盘,该焊盘与传感器柔性电极上设置的两个连通的独立检测电极一一对应,电路板上设置有两个焊盘具有自检测电路板与传感器柔性电极是否一一对应接触良好的功能,利用智能检测模块检测电路板上的两个焊盘,当检测到焊盘导通或者电阻值不变,说明接触良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能斯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能斯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26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