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除日用玻璃生产尾气中氮氧化物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1092.3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9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崔宇韬;王洪昌;朱金伟;张辰;谭玉玲;陈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6 |
代理公司: | 北京真致博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20 | 代理人: | 苏畅 |
地址: | 10001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除 日用玻璃 生产 尾气 氧化物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脱除日用玻璃生产尾气中氮氧化物的装置,包括:原始组分调节器、尾气氧化催化剂、第一氧化反应塔、第二氧化反应塔、吸收反应塔、除雾器、氧化剂循环储槽、氧化循环泵、吸收剂循环储槽、吸收循环泵、调节阀、浓度测定仪。利用多种不同氧化剂的氧化性调节尾气中的NO和NO2的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氧化程度,达到氮氧化物高效脱除的目的;本发明采用氧化吸收的方式,并配备原始组分调节器,可通过脱硝前后原始尾气调节进入装置的尾气氮氧化物浓度,并适用日用玻璃行业尾气波动变化幅度大的特点,稳定达标排放;具有90%以上的吸收效率,处理后的尾气可满足现行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生产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除日用玻璃生产尾气中氮氧化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日用玻璃行业主要包括玻璃仪器制造业、日用玻璃制品及玻璃包装容器制造业、玻璃保温容器制造业。日用玻璃制造包括配合料制备、熔制、成型、退火、表面处理、检验和包装等工序。玻璃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据测算,2018年,玻璃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9.83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4.4万吨,颗粒物排放量2.23万吨。由此可以看出氮氧化物在玻璃生产过程中占比较大。
日用玻璃行业现参考执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现行标准部分污染物排放限值宽松,不利于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污染防治。《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环大气(2019)56号)提出:日用玻璃、玻璃纤维等行业,应参照相关行业已出台的标准,全面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重点区域原则上按照颗粒物、SO2、NOx排放限值分别不高于30mg/m3、200mg/m3、300mg/m3实施改造,其中,日用玻璃NOx排放限值不高于300mg/m3;己制定更严格地方排放标准的地区,执行地方排放标准。更严格的地方排放标准包括山东省出台的建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7-2373-2018),其中提出自2020年1月1日起,所有玻璃熔窑按照颗粒物、SO2、NOx排放限值分别不高于20mg/m3、100mg/m3、200mg/m3实施改造,重点区域按照不高于10mg/m3、50mg/m3、100mg/m3实施改造。此标准实施的情况下,日用玻璃行业由于生产过程中氮氧化物浓度波动较大,烟气温度较低,存在换火等排放特点,因此氮氧化物脱除技术亟需提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脱除日用玻璃生产尾气中氮氧化物的装置,以解决目前玻璃生产尾气处理脱硝效率低,导致治理工艺与生产不匹配的技术问题。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脱除日用玻璃生产尾气中氮氧化物的装置,包括:原始组分调节器,用于调节生产工艺后烟气与初步脱硝后烟气的比例,并将调节后的混合尾气输送至氧化反应塔组;氧化反应塔组,与所述原始组分调节器的出气侧连接,用于使调节后的混合尾气与氧化剂接触,并将进行氧化反应后的尾气输送至吸收反应塔;吸收反应塔,与所述氧化反应塔组的出气侧连接,用于使进行氧化反应后的尾气与吸收剂接触,并将进行吸收反应后的尾气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氧化反应塔组包括:第一氧化反应塔;所述第一氧化反应塔通过第一氧化进气管与所述原始组分调节器的出气侧连接,所述第一氧化反应塔通过第一氧化出气管与所述吸收反应塔的进气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10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