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抗折强度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9302.5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0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吴玉友;鲁权;陈松;刘长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高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4/02;C04B14/48;C04B111/20;C04B111/2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肖荟萃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抗折 强度 超高 性能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抗折强度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超高性能混凝土,按重量份计,包括氧化石墨烯、金属纤维、胶凝材料1020‑1035份、砂1122‑1139份;胶凝材料包括水泥613‑620份、硅灰152.75‑155.5份、粉煤灰204‑207份和矿渣粉50.25‑52.5份;氧化石墨烯的含量为所述凝胶材料的重量的0.01‑0.3%;金属纤维的体积为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的体积的1.2‑2.5%。该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过程中使用出料口高度不超过10mm的装置,改善金属纤维在超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定向分布,从而显著提高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和抗高温、低温性能,整体上显著提高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机械性能和耐候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抗折强度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和水等原材料,通过人工搅拌或强制搅拌混合而成的人工建筑材料,在凝结硬化后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被广泛的应用在房屋、道路、桥梁等建筑结构中。近年来,随着经济和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特殊建筑结构或设施的出现,普通混凝土由于其抗拉强度低、自重大、恶劣环境(例如高温、极寒)条件下耐久性差等缺点,难以满足特殊建筑结构或设施的需要。因此,建筑领域对混凝土提出了更高的力学性能、更好的耐久性的要求,这些要求促使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的出现和发展,目前国际上通常定义UHPC为抗压强度大于150MPa的水泥基材料。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UHPC的区别在于其抗折强度高,通常7天对应的抗折强度大于20MPa,这主要得益于UHPC中纤维的掺入,在一定范围内,纤维用量增加,UHPC的抗折强度提高。钢纤维由于其非常高的抗拉强度成为提升UHPC性能的首选,而当钢纤维用量过高时,钢纤维在基体中的分布不均导致UHPC的力学性能反而降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者们尝试采用控制基体的流变性和控制钢纤维的流动方向等方法,改善纤维在基体中的分布,提高UHPC的力学性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有技术也记载了提高UHPC基体的抗折强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UHPC的抗弯性能。提高UHPC抗折强度的技术措施除了对纤维的种类进行优化选择外,通常的做法为掺入纳米材料、调节UHPC中纤维的分布等技术措施,如掺入纳米SiO2、纳米CaCO3等提高UHPC的抗弯性能,再或者通过磁场控制UHPC中钢纤维的排布方向改变钢纤维在基体中的流向。但现有技术中的UHPC抗折强度一般低于30MPa,特别是冻融循环的动弹性模量下降显著(冻融循环的动弹性模量用于衡量UHPC抗高温、低温的性能)。
因此,提供一种不仅抗折强度高,而且抗高温、低温性能好的超高性能混凝(UHPC),是十分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高抗折强度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的7天对应的抗折强度大于31MPa,甚至可超过40MPa,且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抗高温、低温性能良好,冻融循环的动弹性模量损失极少。
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本发明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通过各组分(组分中包括氧化石墨烯和金属纤维)用量的合理搭配,以及使用特定装置(装置的出料口高度不超过10mm),改善金属纤维(例如钢纤维)在超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定向分布,从而显著提高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和抗高温、低温性能,整体上显著提高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机械性能和耐候性(耐高温、耐低温性能)。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高抗折强度的超高性能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高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高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93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数字签名的物联网设备入侵检测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板材连接结构及板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