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68135.2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73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赵玉垒;路海滨;张恒;董辰;彭嘉;李廷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54 | 分类号: | F24F11/54;F24F11/64;F24F11/65;F24F11/77;F24F11/61;F24F11/84;F24F11/86;F24F110/10;F24F11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器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用于在空调器运行再热除湿模式之后防止室内温度过度下降,满足用户的舒适性要求。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时刻获取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一目标温度;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再热除湿模式,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室内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和第一预设温度之和,且所述第一室内温度大于所述第一目标温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过于潮湿的环境会损坏人的身体健康,例如引发风湿类疾病;并且,潮湿的环境还会对家具、电器以及衣物造成损害。因此,目前一些空调器提供再热除湿模式,以满足消费者对除湿的需求。
但是,目前空调器使用再热除湿模式时,常使室内温度过度下降,导致用户的舒适性较低,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用于在空调器运行再热除湿模式之后防止室内温度过度下降,满足用户的舒适性要求。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在第一时刻获取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一目标温度;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再热除湿模式,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室内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和第一预设温度之和,且所述第一室内温度大于所述第一目标温度。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空调器可以在室内温度还未到达目标温度之前进入再热除湿模式,从而避免空调器运行再热除湿模式导致室内温度过于低于目标温度,有利于保证用户的舒适性,以及节省空调器的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空调器进入再热除湿模式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二时刻获取第二室内温度、第二室内湿度、第二目标温度以及第二目标湿度;在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或者第三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进入停机状态;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第二室内温度未处于温度区间内,温度区间的上限值等于第二目标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之和,温度区间的下限值等于第二目标温度减去第二预设温度;第三预设条件包括:第二室内温度处于温度区间内,且第二室内湿度小于或等于第二目标湿度与第一预设湿度之和;在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继续运行再热除湿模式,第四预设条件包括:第二室内温度处于温度区间内,且第二室内湿度大于第二目标湿度与第一预设湿度之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空调器进入再热除湿模式之后,该方法还包括:获取当前周期内的目标温度和目标湿度;根据当前周期内的目标温度和目标湿度,确定再热除湿模式下的目标蒸发温度,目标蒸发温度为作为蒸发器的室内换热器需要达到的温度;根据目标蒸发温度,调节压缩机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蒸发温度的计算公式为:Te0=A×Ts-B-dTe。其中,Te0表示目标蒸发温度,Ts表示目标温度,dTe为第三预设温度,A和B是根据目标湿度来确定的常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空调器进入再热除湿模式之后,该方法还包括:获取当前周期内的目标温度和室内温度,以及上一周期内的目标温度和室内温度;根据当前周期内的目标温度和室内温度,以及上一周期内的目标温度和室内温度,确定空调器的室外风机的转速调节值。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获取模块,用于在第一时刻获取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一目标温度。处理模块,用于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再热除湿模式,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室内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和第一预设温度之和,且所述第一室内温度大于所述第一目标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81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