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体水蛭素的重复提取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67701.8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78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胡涛;杨永清;余万;王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11/02 | 分类号: | B01D11/02;B01D36/0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李登桥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体 水蛭 重复 提取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体水蛭素的重复提取装置及方法,它包括辅助液箱、提取罐、真空泵/压气机、清水培养池、第一离心室、第二离心室、第三离心室和萃取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液箱左侧有辅助液补充管道,并由辅助液补充管道上的第一阀门控制辅助液的补充;辅助液箱右侧经第一管道与提取罐相连通;第一管道上有第一溶液泵和第二阀门,第一管道另外分支有第一分支管道,并经第三阀门和进料口相连。使提取水蛭素的工艺简单,成品质量高,收率在90%以上,且对水蛭本体伤害小,可重复提取,极大提高生物资源利用率,满足当前循环经济需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提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活体水蛭素的重复提取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水蛭素(hirudin)因最早从水蛭中分离得到而得名。水蛭素具有使凝血酶失活的功能,它通过与凝血酶的催化中心及纤维蛋白原结合中心发生不可逆的结合,从而达到凝血酶不能实现凝血功能。水蛭素对于各种血栓疾病如脑凝血、血栓静脉及冠状动脉血栓都有预防和治疗效果,尤其是静脉血栓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另外在显微外科手术中常因为吻合处血管栓塞而导致失败,采用水蛭素可促进伤口的愈合。所以基于上述功效,人类出于对疾病的治疗和健康保健的需要,对水蛭素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国内在水蛭素的提取方面,也公开了许多方法,主要采用电刺激或者将水蛭养殖到一定程度和将其绞碎或者干燥后用化学药剂将其提取,提取工艺复杂,得到的水蛭素纯度不高并且浪费成本较高,对水蛭资源的供应严重依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体水蛭素的重复提取装置及方法,在提取罐中用正压或负压的变压干扰的方法促使水蛭主动喷吐含有大量水蛭素的血液混合物,本发明的提取装置及操控方法便于实现水蛭素的提取分离工艺的一体化操作流程,使提取水蛭素的工艺简单,成品质量高,收率在90%以上,且对水蛭本体伤害小,可重复提取,极大提高生物资源利用率,满足当前循环经济需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活体水蛭素的重复提取装置,它包括辅助液箱、提取罐、真空泵/压气机、清水培养池、第一离心室、第二离心室、第三离心室和萃取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液箱左侧有辅助液补充管道,并由辅助液补充管道上的第一阀门控制辅助液的补充;辅助液箱右侧经第一管道与提取罐相连通;第一管道上有第一溶液泵和第二阀门,第一管道另外分支有第一分支管道,并经第三阀门和进料口相连。
所述提取罐颈部设置进料口,同时在提取罐的顶端布设有第一辅助液喷淋口、第二辅助液喷淋口和清水喷淋口,并且清水喷淋口经第二管道在第四阀门的控制下接所需的清水;
所述提取罐内设有抽气/充气口,并经第三管道和真空泵/压气机相连接,在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五阀门,提取罐下部呈锥形状,在下部设有滤网,滤网下方通过自动感应阀门与溶液分水器相连;
所述溶液分水器下侧经第四管道、第六阀门接入清水培养池,左侧连接第五管道和第二溶液泵相连,并接入第一离心室。
所述第一离心室室内装有离心机,第一离心室左侧有两根管道,其中一根第六管道通过第七阀门与第二离心室相连,另一根第一渣液排放管道由第八阀门控制处理离心沉淀后的废渣液的排放。
所述第二离心室室内装有离心机,其左侧接有两根管道,其中一根第七管道通过第九阀门与第三离心室相连,另一根第二渣液排放管道由第十阀门控制处理离心沉淀后的废渣液的排放;
所述第三离心室室内装有离心机,左侧只有一根第八管道,在第十一阀门的控制下用来收集最后经分离沉淀后得到的高纯度水蛭素沉淀物。
所述萃取液箱左侧接有萃取液补充管道,萃取液补充管道上安装第十二阀门,并控制萃取液的补充,萃取液箱右侧接有第九管道,第九管道分有两条支路,一支路经第十三阀门和第一离心室顶部相连接,另一支路经第十四阀门和第二离心室顶部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77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