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划龙舟多人协同训练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2820.4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0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矫镇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69/08 | 分类号: | A63B69/08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陈加利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龙舟 协同 训练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龙舟训练装置领域的一种划龙舟多人协同训练装置,包括主体,主体前端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座,两个安装座下端均安装有转轴,两个转轴下端均安装有扇叶,扇叶外侧安装有水箱,水箱下端设置有底托,两个安装座后端均安装有牵引绳,牵引绳外侧套设有多个限位环,牵引绳串联有多个划桨,主体通过其前部和安装座和后部托座将其前后两头进行支撑,可使其在陆地使用,且主体也可通过吊架可安装在水池内,通过吊架两端多个螺栓与水池边固定,即可使主体悬吊在水里,有利于提高龙舟划手训练真实性,水陆均可使用,有效提高其功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龙舟训练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划龙舟多人协同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龙舟,是端午节竞渡用的龙形船,赛龙舟是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逝世,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习俗,也是汉族龙图腾文化的代表之一,扒龙舟流行于中国及世界上一些国家与地区。龙舟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扒龙舟分为起龙、游龙、竞赛、收龙等几个环节。扒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是一种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
现有的技术中,常见的划龙舟多人协同训练装置功能性不高,其只能为龙舟划手个人提供体能训练,且不能为多人同时提供默契训练,导致其功能性不高,无法满足训练需求;并且现有的划龙舟多人协同训练装置训练场地单一,只能在陆地进行体力训练,陆地训练体验感无真实性,导致其训练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划龙舟多人协同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划龙舟多人协同训练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前端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座,两个所述安装座下端均安装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下端均安装有扇叶,所述扇叶外侧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下端设置有底托,两个所述安装座后端均安装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外侧套设有多个限位环,所述牵引绳串联有多个划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体后部下端安装有托座,所述主体通过其前部和安装座和后部托座将其前后两头进行支撑,可使主体在陆地使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体中部上方安装有吊架,所述吊架上部内侧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中部设置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下端前后均设置有连接轴,两个所述连接轴下端均安装有钢丝绳,使用时,主体通过多个钢丝绳吊装在吊架下部为悬空状态。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体内中部设有左右两排多个座椅,每个所述座椅后端均设有靠板,且两排多个所述座椅中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前后上端均安装有立柱,两个所述立柱上端均设置有拼接件,两个所述拼接件均与钢丝绳连接,使用时,钢丝绳通过两个立柱和两个拼接件与主体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体通过吊架可安装在水池内,通过吊架两端多个螺栓与水池边固定,即可使主体悬吊在水里,有利于提高龙舟划手训练真实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牵引绳与转轴转动连接,且每个划桨均等距与牵引绳串联,当主体在水池内,多位划手可坐在座椅上进行划龙舟训练,且通过牵引绳的作用,可使多位划手划水动作同步,有效提高训练效果。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扇叶由水箱包裹为密封状态,当主体在陆地训练使用时,可将水箱与转轴拼装,并将水箱内加水,使扇叶转动时具有阻力,便于划手进行体力及默契训练,有效提高主体功能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箱下部由底托支撑,且所述底托与地面接触,使用时,通过底托的作用,可有效减少划手训练时主体的晃动力度,有利于提高主体1训练使用时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28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