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五谷安神助眠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2480.5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1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史小峰;曹莹;李娜;朱妞;马柏如;师菁;路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A61K36/899;A61P25/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罗炳锋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五谷 安神 助眠代 用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五谷安神助眠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本代用茶配方温和,选用具有改善睡眠作用的普通食物、“药食同源”天然食药原料,富含B族维生素、γ‑氨基丁酸、色氨酸等活性成分,同时不另外加糖分,膳食纤维含量高且低热值,符合天然、绿色、健康的现代健康理念,本发明采用袋泡茶方式包装,冲泡后茶汤颜色偏深棕色,茶香淡雅独特、口味柔和甘甜。本代用茶将普通食物与“药食同源”天然食药原料良好组配,安全有效、无任何毒副作用和依赖性,携带饮用方便,且冲泡数次后物料可直接食用。本助眠代茶饮可以帮助睡眠障碍人群真正实现自然健康睡眠,尤其适用工作疲劳、熬夜、失眠等人群长期服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饮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五谷安神助眠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每天将近1/3的时间用于睡眠,良好的睡眠对缓解疲劳、维持身体健康发挥着积极作用,通常个体睡眠受其情绪状态、年龄阶段、生活习惯、劳动强度、药物接触等因素影响。睡眠障碍是由于睡眠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或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睡眠质量的异常或在睡眠时伴随某些临床症状,表现为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其发病隐蔽、持续时间长。由于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加大,以及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睡眠障碍相关流行性疾病的发生率日益增高。据WHO的调查显示,全球约27%的人口存在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健康问题。《2018中国睡眠质量报告》指出我国83.81%受访者存在睡眠困扰,其中入睡困难占25.83%,浅睡眠占26.49%。资料表明: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0%~45%,青春期为11%~30%。2004~2013年间,中国0~12岁儿童睡眠障碍合并报告率为35.1%。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约为20%~60%,且随着年龄增加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睡眠障碍是一种现代慢性流行性疾病,不同群体持续高发的睡眠障碍将引发人体慢性疲劳、记忆力减退、免疫力低下、心血管损害及代谢性紊乱等多种相关疾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者甚至导致自杀,因此改善睡眠对于调理人体亚健康,降低相关流行性疾病发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起关键作用。
睡眠障碍的防治成为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现代医学则认为睡眠障碍的发生常与神经递质、免疫调节、肠道菌群、环境及心理因素等有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改善睡眠的食药资源功能成分主要涉及色氨酸、褪黑素、Ca、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等;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神经递质调节、免疫调节、肠道菌群调整等,且各功能与机制之间还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西医临床上常采取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行为干预为辅的治疗模式,目前常用治疗睡眠障碍的化学药物主要有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非苯二氮卓类等,这些药物起效快且作用机制明确,但长期服用易产生严重不良反应,使患者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往往副作用大、容易上瘾。
与西医相比,中医药改善睡眠障碍遵循中医辨证理论具有一定优势,通过调整脏腑气血阴阳,使机体恢复正常状态,针对性强、不良反应较小,即不会成瘾,也不会产生依赖性。中医实践中常运用天然药材或(与)日常食物进行复方制备后食用以改善睡眠,采用天然食药资源改善睡眠障碍安全性高,不易出现耐药性和依赖性,是一种可持续的慢调理模式,也是保健食品研制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有效的物质来源。中国饮食文化与中医药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睡眠障碍调理方法,典籍记载了许多食药资源的应用经验,相关食药资源的功能也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得到确认。尤其是食药组方选用天然食药资源进行妥善配方,既不必改变传统饮食习惯,又能满足安全健康需求,故深受广大民众推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医学院,未经西安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24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