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的热回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62295.6 | 申请日: | 2021-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8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马进;李锋;司春强;张川;王建林;朱景明;冯刚;邵懿;陈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家速滑馆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9/00 | 分类号: | F25B9/00;F25B45/00;F25B4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二氧化碳 临界 制冷系统 回收 系统 | ||
1.一种用于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温热回收子系统和中温热回收子系统;所述高温热回收子系统包括高温换热器(10)、第一蓄液箱(30)、第二蓄液箱(40)和第一换热器(50),所述中温热回收子系统包括中温换热器(20)、第三蓄液箱(60)和第二换热器(70);
所述高温换热器(10)用于传输第一载热剂,所述高温换热器(10)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压缩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高温换热器(10)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中温换热器(20)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中温换热器(20)的第一输出端经过制冷循环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高温换热器(10)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蓄液箱(30)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蓄液箱(3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50)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50)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蓄液箱(40)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蓄液箱(40)的输出端与所述高温换热器(10)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蓄液箱(30)的输出端还用于接入高温用水系统(100)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蓄液箱(40)的输入端还用于接入所述高温用水系统(100)的输出端;
所述中温换热器(20)用于传输第二载热剂,所述中温换热器(20)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70)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70)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中温换热器(20)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中温换热器(20)的第二输出端还用于接入中温加热系统(400)的输入端,所述中温换热器(20)的第二输入端还用于接入所述中温加热系统(400)的输出端;所述第三蓄液箱(60)的输出端与所述中温换热器(20)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二换热器(70)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入供水系统(300),所述第二换热器(70)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50)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50)的第二输出端用于接入磨冰用水系统(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温换热器(10)的第二输出端出设有串接的第一温控阀,在所述高温换热器(10)的第二输出端处的第一载热剂的温度高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第一温控阀导通;
所述中温换热器(20)的第二输出端出设有串接的第二温控阀,在所述中温换热器(20)的第二输出端处的第二载热剂的温度高于第二预设值时,所述第二温控阀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蓄液箱(40)设有补液口,所述第二蓄液箱(40)的补液口用于补入所述第一载热剂;
所述第三蓄液箱(60)设有补液口,所述第三蓄液箱(60)的补液口用于补入所述第二载热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热回收子系统还包括:第三换热器(80);
所述第三换热器(8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用于接入市政供热系统;
所述第三换热器(80)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蓄液箱(40)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0)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蓄液箱(30)的输入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热剂包括水,所述第二载热剂包括水和/或防冻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载热剂包括防冻液的情况下,所述中温热回收子系统还包括:第四换热器(90);
所述第四换热器(90)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中温换热器(20)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四换热器(90)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中温换热器(20)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四换热器(90)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用于接入中温用水系统(5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换热器(10)的数量为多个;
所述高温换热器(10)的第一输出端与相邻的中温换热器(20)的第一输入端相连;多个所述高温换热器(10)的第二输入端相连,且多个所述高温换热器(10)的第二输出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家速滑馆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家速滑馆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229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