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梁不停车情况下的桥墩临时加固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1958.2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5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奇志;黄俊;张洪庆;陈之;徐达;张鹏;郭淯晟;漆佳欣;宋永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E01D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王永新;唐晓丽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停车 情况 桥墩 临时 加固 结构 | ||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桥梁不停车情况下的桥墩临时加固结构,实现了在对桥墩进行养护加固同时对桥梁进行临时支撑,桥梁路面能正常使用,不阻碍交通,本发明结构稳定,承重支撑能力强,能稳定支撑桥梁,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油压千斤顶、顶升纵梁、柱顶承重梁和多个支撑架,所述顶升纵梁与柱顶承重梁之间设置有多个贝雷梁,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钢支撑立柱和设置在两个钢支撑立柱之间的多个剪刀撑,剪刀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钢支撑立柱固定连接,每个剪刀撑的上部和下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联系梁,联系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钢支撑立柱固定连接,所述两个钢支撑立柱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地基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不停车情况下的桥墩临时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桥墩进行养护加固时,需要桥梁上停止通过车辆。然而在路况复杂、流动人员及车辆繁多的桥梁上停车、停止交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并且在对桥墩进行养护加固的过程中,桥梁结构易发生失稳,从而造成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桥梁不停车情况下的桥墩临时加固结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桥梁不停车情况下的桥墩临时加固结构,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油压千斤顶、顶升纵梁、柱顶承重梁和多个支撑架,所述顶升纵梁与柱顶承重梁之间设置有多个贝雷梁,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钢支撑立柱和设置在两个钢支撑立柱之间的多个剪刀撑,剪刀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钢支撑立柱固定连接,每个剪刀撑的上部和下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联系梁,联系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钢支撑立柱固定连接,所述两个钢支撑立柱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地基上,两个钢支撑立柱的顶部与柱顶承重梁的底部固定连接,柱顶承重梁的顶部与贝雷梁的底部固定连接,贝雷梁的顶部与顶升纵梁的底部固定连接,顶升纵梁的顶部与油压千斤顶的缸体固定连接,油压千斤顶的伸缩杆顶在桥梁,所述桥梁与顶升纵梁之间设置有支座,支座的顶部抵在桥梁上,支座的底部与顶升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多个贝雷梁共有三个,三个贝雷梁沿顶升纵梁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两个贝雷梁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横向斜撑架,横向斜撑架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相邻的两个贝雷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顶升纵梁与柱顶承重梁呈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钢支撑立柱与柱顶承重梁呈垂直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桥梁不停车情况下的桥墩临时加固结构,实现了在对桥墩进行养护加固同时对桥梁进行临时支撑,桥梁路面能正常使用,不阻碍交通,本发明结构稳定,承重支撑能力强,能稳定支撑桥梁,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桥梁不停车情况下的桥墩临时加固结构,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油压千斤顶1、顶升纵梁2、柱顶承重梁4和多个支撑架,所述顶升纵梁2与柱顶承重梁4之间设置有多个贝雷梁3,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钢支撑立柱5和设置在两个钢支撑立柱5之间的多个剪刀撑6,剪刀撑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钢支撑立柱5固定连接,每个剪刀撑6的上部和下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联系梁7,联系梁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钢支撑立柱5固定连接,所述两个钢支撑立柱5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地基8上,两个钢支撑立柱5的顶部与柱顶承重梁4的底部固定连接,柱顶承重梁4的顶部与贝雷梁3的底部固定连接,贝雷梁3的顶部与顶升纵梁2的底部固定连接,顶升纵梁2的顶部与油压千斤顶1的缸体固定连接,油压千斤顶1的伸缩杆顶在桥梁9。
所述桥梁9与顶升纵梁2之间设置有支座10,支座10的顶部抵在桥梁9上,支座10的底部与顶升纵梁2固定连接。
所述多个贝雷梁3共有三个,三个贝雷梁3沿顶升纵梁2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两个贝雷梁3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横向斜撑架11,横向斜撑架11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相邻的两个贝雷梁3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19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