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层桩基纠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61567.0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62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汪俊虎;白淑娟;邓健;刘小林;龙欢;张少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5/00 | 分类号: | E02D35/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张彪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层 桩基 纠偏 方法 | ||
1.一种土层桩基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在土层(1)上钻出初始桩孔;
S02、在钻杆(3)转动连接第一伸缩机构(4)和第二伸缩机构(5),第一伸缩机构(4)与钻杆(3)垂直,第二伸缩机构(5)与钻杆(3)垂直,第二伸缩机构(5)与第一伸缩机构(4)伸缩方向相反且平行,并使第一伸缩机构(4)与第二伸缩机构(5)均位于初始桩孔内;
S03、测量第一伸缩机构(4)与第二伸缩机构(5)的水平,如果第二伸缩机构(5)远离钻杆(3)的端部向下倾斜则控制第二伸缩机构(5)伸长,控制第一伸缩机构(4)伸长直到第一伸缩机构(4)或第二伸缩机构(5)水平;如果第二伸缩机构(5)远离钻杆(3)的端部向上倾斜则控制第一伸缩机构(4)伸长,控制第二伸缩机构(5)收缩直到第一伸缩机构(4)或第二伸缩机构(5)水平;
第一伸缩机构(4)转动连接在靠近钻头(2)的钻杆(3)上,第二伸缩机构(5)转动连接靠近初始桩孔开口处的钻杆(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层桩基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器(9),所述控制器(9)与第一伸缩机构(4)电连接,控制器(9)与第二伸缩机构(5)电连接;
第一水平仪(4-2),所述第一水平仪(4-2)设置在第一伸缩机构(4)上,第一水平仪(4-2)与控制器(9)电连接;
第二水平仪(5-2),所述第二水平仪(5-2)设置在第二伸缩机构(5)上,第二水平仪(5-2)与控制器(9)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层桩基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4)包括:
第一轴承(4-1),所述第一轴承(4-1)的内环固定连接在钻杆(3)上,第一轴承(4-1)的中轴线与钻杆(3)中轴线重合;
第一下部伸缩杆(4-5),所述第一下部伸缩杆(4-5)一端与第一轴承(4-1)外环固定连接,第一下部伸缩杆(4-5)与钻杆(3)垂直,第一下部伸缩杆(4-5)为电动液压伸缩杆且与控制器(9)电连接;
第二下部伸缩杆(4-3),所述第二下部伸缩杆(4-3)一端与第一轴承(4-1)外环固定连接,第二下部伸缩杆(4-3)与钻杆(3)垂直,第二下部伸缩杆(4-3)与第一下部伸缩杆(4-5)垂直,第二下部伸缩杆(4-3)为电动液压伸缩杆且与控制器(9)电连接;
其中第一水平仪(4-2)包括2个,2个第一水平仪(4-2)分别设置在第一下部伸缩杆(4-5)和第二下部伸缩杆(4-3)上,并且分别与第一下部伸缩杆(4-5)和第二下部伸缩杆(4-3)长度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层桩基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机构(5)包括:
第二轴承(5-1),所述第二轴承(5-1)的内环为非圆柱型,钻杆(3)与第二轴承(5-1)的内环相匹配,第二轴承(5-1)的内环套接在钻杆(3)上,第二轴承(5-1)的中轴线与钻杆(3)中轴线重合;
第一上部伸缩杆(5-5),所述第一上部伸缩杆(5-5)一端与第二轴承(5-1)外环固定连接,第一上部伸缩杆(5-5)与钻杆(3)垂直,第一上部伸缩杆(5-5)为电动液压伸缩杆且与控制器(9)电连接;
第二上部伸缩杆(5-6),所述第二上部伸缩杆(5-6)一端与第二轴承(5-1)外环固定连接,第二上部伸缩杆(5-6)与钻杆(3)垂直,第二上部伸缩杆(5-6)与第一上部伸缩杆(5-5)垂直,第二上部伸缩杆(5-6)为电动液压伸缩杆且与控制器(9)电连接;
其中第二水平仪(5-2)包括2个,2个第二水平仪(5-2)分别设置在第一上部伸缩杆(5-5)和第二上部伸缩杆(5-6)上,并且分别与第一上部伸缩杆(5-5)和第二上部伸缩杆(5-6)长度方向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层桩基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4)还包括:
第一接触板(4-4),所述第一接触板(4-4)包括2块,其中一块第一接触板(4-4)固定连接在第一下部伸缩杆(4-5)远离钻杆(3)一端;另一块第一接触板(4-4)固定连接在第二下部伸缩杆(4-3)远离钻杆(3)一端;第一接触板(4-4)外侧面与桩孔内壁相匹配,且第一接触板(4-4)外侧面与钻杆(3)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156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