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尾气处理节能降耗的装置和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1230.X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9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孙治忠;过卫东;方永水;谢成;杨汝芸;张荣泽;程华花;张永虎;杨明波;杨立坤;柴瑾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镍冶炼厂;甘肃中顺石化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C02F9/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尹洁芳 |
地址: | 7371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气 处理 节能降耗 装置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尾气处理节能降耗的装置和工艺方法,属于节能环保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固液分离;S2.真空条件下污水中可溶气体的解析;S3.常压条件下以解析后的污水为吸收剂对尾气中的SO2、SO3和H2S进行预吸收;S4.吸收尾气后的污水循环利用,本发明通过“真空”法将污水中可溶气体完全解析,以解析后的污水为吸收剂对尾气中的SO2、SO3和H2S进行预吸收,使得尾气中SO2、SO3和H2S气体含量大幅降低,预吸收后的烟气再进入尾气吸收塔,尾气吸收塔作为保安设备,对烟气喷淋洗涤后达标排放,在降低尾气处理运行成本的同时,可回收尾气中SO2、SO3和H2S等气体,并将回收的气体用于生产硫酸、液体二氧化硫等副产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节能环保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气处理节能降耗的装置和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关于水污染的话题不断被提起,污水处理和排放也引起大家对水污染严重程度的关注。例如:化工企业排放的污水中常常存在可溶性与可燃气体,在一定的环境下,这些气体与液体很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生活污水在经过管道会产生硫化氢气体,这是一种溶于水的剧毒的气体,有臭鸡蛋味;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各个车间里,各个车间里就会充斥这种气体,尤其是在难以通风的管道、井底、池底,更是硫化氢肆虐的地方;在污泥消化池里,还会产生沼气,学名甲烷;它无色无味,不溶于水,但是易燃易爆,危害同样巨大;污水里还生存着各种病菌和寄生虫卵,一旦不慎接触,也会给人带来伤害。
因此需要对污水进行处理才能够进行正常排放,而污水中可溶性SO2、SO3和H2S气体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已实现工业化的尾气处理工艺主要有三大类,传统工艺是钙法脱硫,应用较多的工艺是钠碱法脱硫和氨法脱硫,比较先进的工艺是有机胺法脱硫及双氧水脱硫法。上述方法脱硫效率高,工艺稳定,脱硫后的尾气完全满足环保要求,可稳定达标排放,但是上述脱硫法均存在运行成本高、副产品处理困难和脱硫剂再生耗能高等问题。
传统工艺的钙法脱硫原料廉价易得,但在脱硫过程中由于采用钙基脱硫剂吸收二氧化硫后生成的亚硫酸钙、硫酸钙溶解度较小,极易在脱硫塔内及管道内形成结垢、堵塞现象,脱硫后产生的石膏渣量大,堆存和处理困难;钠碱法脱硫脱硝效率高,所处理烟气量可多可少,技术成熟可靠,但尾吸液含盐高,容易造成塔内结晶,并且含盐废水排放量大,排出系统的废液需要经过进一步处理后才能排放,而且钠碱法脱硫受制于化工产品的价格,运行成本高;有机胺法脱硫虽然技术先进,能够对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进行回收利用,但设备投资成本高,再生能耗大,运行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行成本低、工艺简便的尾气处理节能降耗的装置和工艺方法,将“真空”法解析净化稀酸中SO2气体技术应用于尾气处理工艺中,以节省吸收剂的使用,从而实现降低尾气处理运行成本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尾气处理节能降耗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固液分离:将从生产系统排出的污水通过固液分离系统进行过滤,对过滤后的清液进行收集并输送至储罐中;
S2:真空条件下污水中可溶气体的解析:将步骤S1中收集的清液泵入解析塔中进行解析,控制解析塔内部压强为:-90.0~-50.0KPa,采用蒸汽加热使污水温度至50~70℃,对污水中可溶气体进行深度解析,将解析出的气体进行回收并用于副产品生产,将解析后的污水进行收集并输送至储罐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镍冶炼厂;甘肃中顺石化工程装备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镍冶炼厂;甘肃中顺石化工程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12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