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腹主动脉置管固定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60623.9 | 申请日: | 2021-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6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 发明(设计)人: | 周东锴;魏炜;王伟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赵杭丽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动脉 固定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腹主动脉置管固定装置,主要由两条阻断条、带槽动脉灌注管、防脱环组成。本发明提供的腹主动脉置管固定装置操作方便,可灵活快速地调整阻断腹主动脉血流的压力程度,而且对腹主动脉的组织损伤小,可有效而确切的阻断血管,同时可以快速牢靠的固定腹主动脉置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快速地调整腹主动脉阻断的松紧程度,并可反复地捆扎或松解,而且对腹主动脉的组织损伤小,可有效安全地固定腹主动脉置管及置管深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腹主动脉置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器官移植前期的器官获取手术过程中,腹主动脉置管灌注器官保存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迅速的腹主动脉置管及准确的置管深度,可有效避免因动脉变异带来的灌注困难,从而保证肝脏、肾脏、胰腺等器官得到快速而良好灌注,减少器官的热缺血时间,最终有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
在腹主动脉置管过程中,传统的置管固定方法为:首先在腹主动脉插管位置的近心端约1cm处穿过丝线,并由助手于此处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术者于插管位置剪开小口,置入管道,助手控制力度使管道顺利通过而不至出血,待置管至理想深度,由一人固定管道、控制血流,另一人用丝线打结固定管道。在这传统的丝线固定这一过程中,由于打结的力度、固定的位置、血管的柔韧性、血管内壁是否存在斑块等因素,存在主动脉置管固定不牢靠、动脉壁割裂、斑块脱落等风险,并可能进一步导致大出血、管道滑动影响置管深度甚至管道滑脱等可能,将影响器官的良好灌注,从而增加器官的热缺血时间,对获取器官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所以,设计一种简便而可靠的腹主动脉置管固定装置成为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腹主动脉置管固定装置,主要由两条阻断条、带槽动脉灌注管、防脱环组成。本装置在使用前是分开的,使用时逐步组合连接。
所述的阻断条为头端粗尾端细的条状体,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橡胶制成,其头端由带抓持柄和方形套圈组成,方形套圈中的通道形状为上开口较大一侧内壁倾斜致通道逐渐变小直至较小的下开口,上开口为长宽约0.4*0.3cm的矩形,下开口为长宽约0.2*0.3cm的矩形,阻断条的体部为一侧遍布齿状纹路的条带,长宽厚约10*0.3*0.3cm,阻断条的尾部逐渐变窄。
所述带槽动脉灌注管为由头端、体部及尾端组成的一体管道,头端侧开数个小孔,体部是由内部金属丝支撑的聚乙烯材料制成的大小约Fr20即直径约6.7mm的中空管道,在距离头端10cm处开有直径为0.3cm的环形凹槽,尾部内壁设有螺纹用于与输液器连接。
所述防脱环采用具有一定弹性及摩擦力的橡胶制成,内部开有一大一小两处通道,分别为固定动脉置管通道和固定阻断条通道,固定动脉置管通道用于固定带槽动脉灌注管,固定阻断条通道用于固定阻断条,固定动脉置管通道形状为一端开口较大然后逐渐变小至中部不再变小直至另一端较小开口,大开口直径约0.9cm、小开口直径约0.6cm。固定阻断条通道上开口较大,一侧内壁倾斜致通道逐渐变小直至较小的下开口,上开口为长宽约0.4*0.3cm的矩形,下开口为长宽约0.2*0.3cm的矩形。且两个通道呈反向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06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茶加工用茶籽压榨设备
- 下一篇:用于四管制主动型冷梁设备及其安装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