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藻结皮的采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0149.X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4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兵;许欢欢;杨艳芬;张慧妮;李盼盼;淡彩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04 | 分类号: | G01N1/04;G01N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李博 |
地址: | 712100 陕西省咸阳市杨凌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藻结皮 采样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藻结皮的采样方法,属于样品采集技术领域。本发明藻结皮的采样方法,包括:将可旋转切割片倾斜于藻结皮表面,接触并移动,待藻结皮开始从土壤表面分离时,调整所述切割片与所述藻结皮表面平行,即得到与土壤分离的藻结皮样品。本发明通过控制切割片的厚度以及切割片和藻结皮表面的角度,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每次的采样厚度,且可以保证采取的样品厚度均一,在不破坏藻结皮结构及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实现了藻结皮与土壤分离的过程,以便后续测定藻结皮生理特征和性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样品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藻结皮的采样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结皮又称生物土壤结皮,是沙漠重要的地表覆被类型。主要分为藻结皮、地衣结皮和苔藓结皮三类。其中,藻结皮厚度较薄,与土壤之间没有像其他植物那样明显的界限,所以采样过程中试图将藻结皮和土壤尽可能的分离存在困难。
目前,有关藻结皮的采样方法并没有专门的介绍,文献中所描述的大多数都是通过铁铲、水果刀、美工刀等工具。而通过这些工具采集藻结皮均有一个显著的弊端,即采样厚度过大,因藻结皮本身厚度较薄,且与土壤较难分离,如果采样厚度过大,对于后续藻结皮性质测定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在测定藻结皮叶绿素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的采集工具的影响,使得采集的藻结皮中土壤过多,从而导致测量结果偏小。因此,亟需发明一种结皮的采样方法,降低藻结皮样品的厚度,使测定藻结皮性质的结果更准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藻结皮的采样方法,使采集的藻结皮的厚度更薄,最大程度实现了藻结皮与土壤的分离。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藻结皮的采样方法,包括:将可旋转切割片倾斜于藻结皮表面,接触并移动,待藻结皮开始从土壤表面分离时,调整所述切割片与所述藻结皮表面平行,即得到与土壤分离的藻结皮样品;所述切割片的厚度为0.15~0.2mm。
优选的,所述切割片设置于电磨机上。
优选的,所述切割片为带有锯齿状的圆片。
优选的,所述倾斜的角度为3°~7°。
优选的,所述藻结皮样品的厚度<0.3m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藻结皮的采样方法,将可旋转切割片倾斜于藻结皮表面,接触并移动,待藻结皮开始从土壤表面分离时,调整所述切割片与所述藻结皮表面平行,即得到与土壤分离的藻结皮样品。本发明所述的采样方法,通过控制切割片的厚度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每次的采样厚度,且可以保证采取的样品厚度均一,在不破坏藻结皮结构及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实现了藻结皮与土壤分离的过程,以便后续测定藻结皮生理特征和性质。并且,本发明采样方法采用电动装置,相对于小铁铲、水果刀、美工刀等传统采样工具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藻结皮采样方法,左图为旋转切割片倾斜于藻结皮表面,右图为调整切割片与藻结皮表面平行;
图2左图为生长1个月的藻结皮;中间为实施例1得到的藻结皮样品;右图为对比例3得到的藻结皮样品;
图3为实施例5藻结皮样品性质测定结果;第一排为实施例1藻结皮样品结果;第二排为对比例3藻结皮样品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藻结皮的采样方法,包括:将可旋转切割片倾斜于藻结皮表面,接触并移动,待藻结皮开始从土壤表面分离时,调整所述切割片与所述藻结皮表面平行,即得到与土壤分离的藻结皮样品;所述切割片的厚度为0.15~0.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01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