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式坐位体前屈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59880.0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5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凤;沈慕川;赵红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金凤 |
主分类号: | A61B5/11 | 分类号: | A61B5/11;A61H7/00;A63B7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40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式 坐位 体前屈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坐位体前屈测试装置,属于体育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底板,第一底板顶部中部的左侧开设有置脚槽,第一底板的顶部开设有收容槽,轨道内腔的两侧开设有轨道口,轨道口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支杆,横轴的外圈固定套装有支架,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梁,收纳槽内腔的底部翻转连接有束腿机构,收纳槽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拉杆,横梁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腔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升降螺杆,升降螺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测评杆,测评杆的两侧开设有凸型槽,测评杆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推动块。解决了问题现有设置不能进行折叠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便于拆装和运输携带,测试准确性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体育测试训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式坐位体前屈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坐位体前屈是大中小学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它的测试目的是测量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主要反映这些部位的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及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传统坐位体前屈测试仪的刻度尺都是固定的支架结构,无法实现升降功能,不能根据测试者的实际体型进行适应性的调整,而且易向两边倾斜,稳定性差,测试的准确性低。而且底座和挡脚板为螺丝固定结构,不能折叠,安装拆卸繁琐,收纳存放时占用的空间较大。
此外,在测试时,测试者两腿伸直,两脚平蹬测试纵板坐在平地上,两脚分开约10~15厘米,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前,用两手中指尖逐渐向前推动游标,直到不能前推为止,由于人体的自然协调性反应,测试过程中,腿部会出现弯曲,测试者需要分散精力控制腿部不出现弯曲现象,有可能会影响测平的精准度。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式坐位体前屈测试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占空间较大,携带和运输不便,以及没有束脚机构而导致的携带运输不便和测试者腿部不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一种可调式坐位体前屈测试装置,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顶部中部的左侧开设有置脚槽,所述第一底板的顶部开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内腔底部的中部开设有轨道,所述轨道内腔的两侧开设有轨道口,所述轨道口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支杆,所述收容槽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横轴,所述横轴的外圈固定套装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梁,所述支架右侧的中部开设有支撑口,所述支撑口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支架相对一面的中部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腔的底部翻转连接有束腿机构,所述收纳槽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横梁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升降螺杆,所述升降螺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测评杆,所述测评杆的两侧开设有凸型槽,所述测评杆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推动块。
进一步地,束腿机构包括横向杆,所述横向杆的底部开设有束腿槽,所述束腿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束脚垫片,所述束脚垫片的两侧开设有开口,所述两则束腿槽的内腔对称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可以通过轴承进行翻转。
进一步地,置脚槽的内壁对称开设有承接限位槽,所述限位杆翻转至垂直状态与承接限位槽进行卡接。
进一步地,支杆顶部的一端套接在连接杆的外圈,所述支杆可以沿轨道口左右滑动。
进一步地,第一底板、第二底板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底板顶部的右侧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翻转块,所述翻转块的内腔开设有贯穿孔。
进一步地,推动块的内壁设置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卡接在凸型槽的内腔。
进一步地,支架的高度与收容槽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坐垫机构包括隐藏槽、限位轴、弹力支撑片和防滑弧片,所述隐藏槽开设在第一底板的顶部,所述限位轴的两侧均与隐藏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力支撑片套装在限位轴的外圈上,所述防滑弧片的底部与弹力支撑片的顶部固定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金凤,未经刘金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98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