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圈、无线充电发射、接收装置及移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58283.6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6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程世友;戴飞;陈莉娟;范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晶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12 | 分类号: | H02J50/12;H02J50/70;H02J7/04;H01F5/00;H01F5/04 |
代理公司: |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32346 | 代理人: | 金龙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 无线 充电 发射 接收 装置 移动 终端 | ||
本发明公开了线圈、无线充电发射、接收装置及移动终端,属于电力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有限的空间和面积下的线圈品质因素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圈、无线充电发射、接收装置及移动终端,本方案针对于线圈的品质因素在受限制的空间面积情况下,在原有的工艺上进行线圈结构优化设计;针对于单层线圈的结构进行了相应的改进,通过并列设置的导线,且可以选择并列导线之间交叉走先,有效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整个线圈的交流损耗。减小邻近效应和趋肤效应,保证线圈的品质因素,可以在单层结构的情况下,一定面积和体积下获得比较好的品质因素,获得更好地充电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线圈、无线充电发射、接收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的现有技术是通过电磁感应来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基于电磁感应的无线充电,无线充电线圈的品质因素(Q factor)是影响充电效率的关键因素。品质因素越高表示电力损耗的比例越低,即充电效率较高。无线充电线圈的品质因素会与无线充电线圈的阻抗及电感有关。然而为了降低无线充电线圈的电阻,并提升无线充电线圈的电感,可能会需要使用较大、较粗的导线,造成无线充电线圈所需的面积增加,但是在无线充电的使用过程中,往往应用环境各异,厚度及使用空间有限,无法使用较大、较粗的导线,相应的空间和结构限制了线圈效率的发展。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有限的空间和面积下的线圈品质因素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圈、无线充电发射、接收装置及移动终端,它可以实现保证空间和尺寸不变的情况,提高品质因素,获得更好的用电效率。
2.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线圈装置,包括不少于两组导线形成的导线组并列设置,并在绕线面上进行卷绕,形成线圈结构。
更进一步的,导线组设置有进线端和出线端,进线端和出线端与外部部件电连接。
更进一步的,导线为自粘线、Litz线或空心导线。
更进一步的,并列设置的导线之间,至少有一组在线圈的一个位置相互交叉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填充线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磁芯。
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包括:逆变电路、控制单元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线圈装置;
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直流电源;
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线圈装置;
所述逆变电路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将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输出给所述线圈装置;
所述线圈模组,用于将所述交流电以交变磁场方式进行发射。
一种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包括:整流电路、控制单元、负载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线圈装置;
所述线圈装置,用于以交变磁场方式接收交流电;
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线圈装置;
所述整流电路,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将所述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输出给所述负载,为所述负载提供电能。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和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用于为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装置进行无线充电。
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工作负载电路、整流电路、充电控制单元和上述所述的线圈装置;
所述线圈装置,用于以交变磁场方式接收交流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晶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晶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82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果桑栽培方法
- 下一篇: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及其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