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业尾水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58081.1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3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建平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1/12;C02F101/10;C02F101/16;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张峰 |
地址: | 413100 湖南省益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业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农业尾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农业尾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养殖塘尾水经过塘内一级生化处理工艺处理,塘内一级生化处理工艺是尾水在养殖塘内依次连续地进行兼氧、曝气、沉淀和污泥浓缩处理;然后进入到塘内二级生化处理工艺进行处理,所述塘内二级生化处理工艺是尾水在养殖塘内依次连续地进行兼氧、厌氧、曝气、生态浮床修复、沉淀、污泥浓缩和过滤灭菌处理;然后进入到灌渠生化处理工艺进行处理,灌渠生化处理工艺是尾水在养殖塘连接的排灌渠道内依次连续地进行生物净化、沉淀和过滤处理,然后将尾水和尾水中的污泥排出或回用。不需要占用或极少占用农业用地面积,降低了处理尾水时农业用地的占用面积和投资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尾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农业尾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农业尾水(含稻类种植、稻虾、稻鱼共养、虾、鱼精养)的处理是目前农业生态保护的重要课题,也是制约农业和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当前池塘高密度养殖方式在我国最为普遍,按照传统养殖方法,大量的残饵和粪便排入水体,养殖尾水污染日益严重。水产养殖尾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氨氮、亚硝酸盐、有机物、磷及污损生物。水产养殖尾水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不仅恶化养殖水域环境,而且会导致鱼类、虾蟹类等的爆发性疾病,甚至大面积死亡,养殖产品质量和产量下降。目前市场上的农业尾水处理都需要将尾水引出进行处理,需要占用较大的农用土地,如目前养殖类废水的处理占用面积为养殖面积的4%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业尾水的处理方法,能够实现在不占用或很少占土地的情况下进行农业尾水的处理。
本发明提供一种农业尾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养殖塘尾水经过塘内一级生化处理工艺处理,所述塘内一级生化处理工艺是养殖塘尾水在养殖塘内依次连续地进行兼氧处理、曝气处理、沉淀处理和污泥浓缩处理分离得到一级处理尾水和污泥。
优选地,经过塘内一级生化处理工艺处理后的一级处理尾水进入到塘内二级生化处理工艺进行处理,所述塘内二级生化处理工艺是所述一级处理尾水在养殖塘内依次连续地进行兼氧处理、厌氧处理、曝气处理、生态浮床修复、沉淀处理、污泥浓缩处理和过滤灭菌处理分离得到二级处理尾水和污泥;在养殖塘建造兼氧池、厌氧池、曝气池、生态浮床、沉淀池、污泥浓缩池和过滤灭菌池,一级处理尾水在上述池中依次进行兼氧处理、厌氧处理、曝气处理、生态浮床修复、沉淀处理、污泥浓缩处理和过滤灭菌处理,塘内二级生化处理工艺所用的上述池占用面积小于养殖塘面积的1%。
优选地,经过塘内一级生化处理工艺处理后的一级处理尾水进入到灌渠生化处理工艺进行进一步处理,所述灌渠生化处理工艺是一级处理尾水从与养殖塘连接的排灌渠道排出,一级处理尾水在所述排灌渠道内依次连续地进行生物净化处理、沉淀处理和过滤处理后达标排放。
优选地,经过塘内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处理后的二级处理尾水进入到灌渠生化处理工艺进行进一步处理,所述灌渠生化处理工艺是二级处理尾水从与养殖塘连接的排灌渠道排出,二级处理尾水在所述排灌渠道内依次连续地进行生物净化处理、沉淀处理和过滤处理后达标排放。
优选地,在所述塘内一级生化处理工艺中的曝气处理是采用移动式曝气设备进行曝气处理。
优选地,在所述塘内二级生化处理工艺中的曝气处理是采用移动式曝气设备进行曝气处理。
优选地,处理得到的污泥全部回用于农田。
优选地,所述养殖塘内搭建导流板,导流板起到促进养殖塘内水进行循环的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农业尾水在养殖塘进行塘内一级生化处理工艺,农业尾水依次连续地进行兼氧处理、曝气处理、沉淀处理和污泥浓缩处理然后将尾水和尾水中的污泥排出,不需要将尾水引出进行处理,不需要占用或极少占用农业用地面积,降低了处理尾水时农业用地的占用面积。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建平,未经张建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80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