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自适应微表情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58045.5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9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明;魏梦婷;宗源;赵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V40/16 | 分类号: | G06V40/16;G06V10/82;G06N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安琪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注意力 机制 自适应 表情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自适应微表情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微表情数据库的图像序列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工作;每个微表情序列作为一个样本,从每个序列中以一定的间隔选取一定数量的图像,选取的每张图像采用基于运动放大的方法放大1‑9倍;在一组不同的放大图像间添加注意力权重,并将其最终整合成一个特征向量;对于同一序列下的一组图像对应的一组向量,通过注意力机制对这些向量施加不同的注意力权重,再次以相同方式将这些向量整合成一个向量;将最终表示向量送入网络进行训练;获取待识别的微表情图像序列,按照上述方式得到最终表示向量后,输出情感类别。本发明能够获得更高的识别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表情数据情感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自适应微表情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微表情是指当一个人试图掩藏自己的真实情绪时,不经意泄露出的表情状态。它的持续时间一般在0.065-0.5秒之间,且强度微弱,肉眼难以捕捉。相比于有意识的表情,微表情更能反映人们的真实感受和动机,应用前景广阔。针对微表情微弱的特性,许多研究方法首先采用某种方法对表情强度进行放大,之后基于放大的表情进行识别。而在实际强度放大过程中,不同受试者之间,同一受试者的不同表情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对于有的微表情,较小的放大倍数就可以产生比较明显的效果,而对于另外一些微表情,放大倍数则要设置的比较大才能看到效果,传统的方法没有考虑到这一问题,直接对所有的微表情设置同一个放大强度,这极大可能会影响后续的识别性能。
注意力机制是一种将同等看待变为差别对待的方式,结合深度网络的学习过程,可以自动地为有利于提高分类性能的特征赋予更大的注意力权重,在图像识别领域应用广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自适应微表情识别方法,能够获得更高的识别准确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自适应微表情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一个微表情数据库,对数据库中的所有图像序列进行人脸检测,人脸校准,面部区域裁剪的工作,最终获得只包含面部区域的图像,数据库中的一个受试者作为测试集,剩下的最为训练集;
(2)从预处理后的每个微表情图像序列中以一定的间隔选取一定数量的图像,每张图像采用基于运动放大的方法依次放大1-9倍;
(3)对单张图像的一组放大图像使用Resnet-18骨干网络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每个放大图像对应的特征向量,对这一组特征向量使用注意力机制,注意力机制由一个全连接层和一个sigmoid函数组成,添加了注意力权重的特征向量之后被整合为一个向量;
(4)经过上述步骤,序列中的每张图像都对应有一个特征向量,对同一序列中的这些特征向量再次使用注意力机制,添加了注意力权重的特征向量再次被整合成为一个向量;
(5)将经过上述步骤得到的特征向量经过一个全连接层,全连接层的输出维度与数据库的表情类别数一致,在全连接层后添加softmax层,计算训练数据对应的softmax层输出以及其情感类别标签之间的交叉熵,将该交叉熵作为网络损失,采用反向传播算法更新网络参数,完成网络训练;
(6)将测试数据集以同样的方式进行预处理,得到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并将特征向量输入训练好的网络,输出中维数最大的类别即为识别的情感类别。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放大图像的表示为:
Imagnified=Ionset+(Iseleted-Ionset)×amp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80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