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灭弧室及真空断路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57640.7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8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林;马祥腾;赵晓民;闫静;耿英三;李旭旭;马朝阳;孙广雷;刘庆;毕迎华;杨帆;何创伟;胡锦汐;龚炳正;关昕;李潇;张航;刘先保;王铭飞;刘文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 | 分类号: | H01H33/66;H01H33/662;H01H33/66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李凯 |
地址: | 467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灭弧室 断路器 | ||
1.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
瓷壳(11),其轴向两端分别设有静侧盖板(16)和动侧盖板(15);
静导电杆(14),处于瓷壳(11)内并与静侧盖板(16)导电连接;
动导电杆(13),处于瓷壳(11)内并与动侧盖板(15)导电连接,动导电杆(13)与静导电杆(14)之间形成断口(25);
静侧端部屏蔽罩(17),固定在静侧盖板(16)内侧;
动侧端部屏蔽罩(24),固定在动侧盖板(15)内侧;
中央主屏蔽罩(12),固定在瓷壳(11)内并罩设在断口(25)处;
静侧均压电容组(19),设置在瓷壳(11)内并绕静导电杆(14)的周向布置有多组,静侧均压电容组(19)处于中央主屏蔽罩(12)和静侧端部屏蔽罩(17)之间;
动侧均压电容组(22),设置在瓷壳(11)内并与静侧均压电容组(19)一一对应,动侧均压电容组(22)绕动导电杆(13)的周向布置,且处于中央主屏蔽罩(12)和动侧端部屏蔽罩(24)之间;
静侧连接杆(18),由静侧端部屏蔽罩(17)的内部穿过并导电连接静侧均压电容组(19)和静侧盖板(16);
动侧连接杆(23),由动侧端部屏蔽罩(24)的内部穿过并导电连接动侧均压电容组(22)和动侧盖板(15);
中间连接杆(20),导电连接动侧均压电容组(22)和静侧均压电容组(19),以使动侧均压电容组(22)和静侧均压电容组(19)串联后与动、静导电杆(14)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动侧均压电容组(22)和静侧均压电容组(19)与中央主屏蔽罩(12)在瓷壳(11)的轴向上均具有重合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中间连接杆(20)紧贴中央主屏蔽罩(12)的外侧面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瓷壳(11)包括两个子壳体,中央主屏蔽罩(12)具有封接环(21),中央主屏蔽罩(12)通过封接环(21)固定在瓷壳(11)内;中间连接杆(20)与封接环(21)导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静侧连接杆(18)紧贴静侧端部屏蔽罩(17)的内侧布置,动侧连接杆(23)紧贴动侧端部屏蔽罩(24)的内侧布置。
6.真空断路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真空灭弧室包括:
瓷壳(11),其轴向两端分别设有静侧盖板(16)和动侧盖板(15);
静导电杆(14),处于瓷壳(11)内并与静侧盖板(16)导电连接;
动导电杆(13),处于瓷壳(11)内并与动侧盖板(15)导电连接,动导电杆(13)与静导电杆(14)之间形成断口(25);
静侧端部屏蔽罩(17),固定在静侧盖板(16)内侧;
动侧端部屏蔽罩(24),固定在动侧盖板(15)内侧;
中央主屏蔽罩(12),固定在瓷壳(11)内并罩设在断口(25)处;
静侧均压电容组(19),设置在瓷壳(11)内并绕静导电杆(14)的周向布置有多组,静侧均压电容组(19)处于中央主屏蔽罩(12)和静侧端部屏蔽罩(17)之间;
动侧均压电容组(22),设置在瓷壳(11)内并与静侧均压电容组(19)一一对应,动侧均压电容组(22)绕动导电杆(13)的周向布置,且处于中央主屏蔽罩(12)和动侧端部屏蔽罩(24)之间;
静侧连接杆(18),由静侧端部屏蔽罩(17)的内部穿过并导电连接静侧均压电容组(19)和静侧盖板(16);
动侧连接杆(23),由动侧端部屏蔽罩(24)的内部穿过并导电连接动侧均压电容组(22)和动侧盖板(15);
中间连接杆(20),导电连接动侧均压电容组(22)和静侧均压电容组(19),以使动侧均压电容组(22)和静侧均压电容组(19)串联后与动、静导电杆(14)并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高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平高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764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滤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斜入射式共焦布里渊光谱测量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