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长厚型复杂基础底板混凝土无缝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57090.9 | 申请日: | 2021-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1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 发明(设计)人: | 邱秉达;段伟宁;江南;李云锋;马剑勇;邱伟武;冯燕华;马志杰;江涛;刘逸榛;龙耘;李恺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7/01 | 分类号: | E02D27/01;E02D15/02;C04B20/00;C04B18/14;C04B14/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本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74 | 代理人: | 陈耿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荔***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长 复杂 基础 底板 混凝土 无缝 施工 方法 | ||
1.一种超长厚型复杂基础底板混凝土无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对所述基础底板进行划分设置间歇式膨胀加强带;
步骤S2:设计混凝土配合比以及选用混凝土原材料,其中所述混凝土掺入有SY-G型膨胀剂、减水剂及活性混合材,用于所述间歇式膨胀加强带的混凝土中所述SY-G型膨胀剂的掺量高于用于间歇式膨胀加强带两侧的混凝土中所述SY-G型膨胀剂的掺量,所述混凝土采用5-25mm级配的碎卵石;
步骤S3:进行所述混凝土的搅拌以及运输;
步骤S4:进行所述混凝土的浇筑及振捣工作,其中根据所述间歇式膨胀加强带进行所述混凝土的分段浇筑,以及采用自然流淌形成斜坡的浇筑方法进行所述混凝土的分层浇筑;
步骤S5:进行所述混凝土的降温及养护工作;
步骤S6:进行所述混凝土的测温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厚型复杂基础底板混凝土无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为:对所述基础底板进行分段划分,在划分的各个施工缝位置处设置所述间歇式膨胀加强带,其中所述间歇式膨胀加强带在所述施工缝位置处设置有钢板止水带,所述间歇式膨胀加强带的两端均设置有密孔铁丝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厚型复杂基础底板混凝土无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间歇式膨胀加强带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相比用于所述间歇式膨胀加强带两侧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提高一个等级;用于所述间歇式膨胀加强带的混凝土中所述SY-G型膨胀剂的掺量为10%,用于所述间歇式膨胀加强带两侧的混凝土中所述SY-G型膨胀剂的掺量为8%;所述活性混合材的掺量为40-45%,所述活性混合材包括二级灰以及粒化高炉矿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厚型复杂基础底板混凝土无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具体为根据以下公式(1)计算每台混凝土泵配备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
所述公式(1)中:N为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台),Q1为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3/h),V为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容量(m3),S为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平均行车速度(km/h),L为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往返距离(km),Tt为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总计停歇时间(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厚型复杂基础底板混凝土无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的分段浇筑具体为:所述间歇式膨胀加强带的一侧为先浇筑,所述间歇式膨胀加强带为后浇筑,所述间歇式膨胀加强带的另一侧为与所述间歇式膨胀加强带同时浇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长厚型复杂基础底板混凝土无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的分层浇筑中混凝土浇筑层厚度不大于500mm,所述自然流淌形成的坡度为1:10,所述斜坡的水平长度不大于2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长厚型复杂基础底板混凝土无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用于所述振捣工作的各个振动器的插点间隙为400mm,振捣时间为15-30s,在进行第一次振捣之后间隔15-20分钟再进行第二次振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厚型复杂基础底板混凝土无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进行所述混凝土的降温工作包括:在所述基础底板的混凝土内部预埋冷却水管,送入循环冷却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长厚型复杂基础底板混凝土无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进行所述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包括:在完成所述混凝土的浇筑及振捣工作后,立即在所述基础底板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并在所述塑料薄膜下铺设PVC塑料管且接通自来水,所述PVC塑料管上间隔30-50cm刺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厚型复杂基础底板混凝土无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的测温工作中包括多组测试点,每组所述测试点包括三个测温感应点,所述三个测温感应点分别位于距所述基础底板的板底50mm处、所述基础底板的板中处以及距所述基础底板的板表面50mm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709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道接头漏气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节能型盘式干燥设备及其干燥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