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管储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56468.3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81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潘晓钢;朱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能氢储(北京)能源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00 | 分类号: | F17C1/00;F17C13/00;F17C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7 | 代理人: | 黄云铎;孙红颖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管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管储氢装置,包括正六边形储氢单元(1),微型正六边形储氢单元保护管束(2),微型正六边形储氢单元(3),正六边形储氢单元壳体(4),正六边形储氢单元锥角(5),密封胶(6),金属锥角套(7),氢气进出口(8),正六边形储氢单元(1)内部设置微型正六边形储氢单元固定(保护)管束(2),微型正六边形储氢单元(3);正六边形储氢单元壳体(4)和正六边形储氢单元锥角(5)通过采用密封胶与金属锥角套(7)连接,最终存储在正六边形储氢单元(1)中的氢气通过氢气进出口(8)进出;本发明提高了存氢装置整体的牢固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单位面积储氢量和氢气的储存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氢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微管储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转变,为了尽早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碳达峰和碳中和,必须改变传统的能源结构,向低碳甚至无碳燃料转变,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氢气是非常有前景的燃料,氢气不包含碳元素,可以实现零碳排放,而且氢气燃料热值高,燃烧速度快,燃烧效率高,因此是非常理想的汽车燃料和燃料电池燃料。另外,可以通过多余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产生,实现氢气的大规模的生产,从而优化总体能源结构与成本。目前,氢气大规模生产的时候,对氢气存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氢气容易使金属产生氢脆,不能通过金属存储。而本专利提出的微管储氢装置,不仅可以实现氢气的存储,而且可以实现氢气的后期释放,有利于推动氢气终端大规模使用,从而推动氢能源的发展与商业化。然而现有技术的储氢方式无法无法保证其安全性,因此在产业上无法广泛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管拉细、重整排列和空间布置特殊结构,特殊的排布方式和特殊的实体和空心纤维管的布置,提高了存氢装置整体的牢固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单位面积储氢量和氢气的储存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微管储氢装置,包括正六边形储氢单元,微型正六边形储氢单元保护管束,微型正六边形储氢单元,正六边形储氢单元壳体,正六边形储氢单元锥角,密封胶,金属锥角套,氢气进出口,其特征在于:
正六边形储氢单元内部设置微型正六边形储氢单元保护管束,微型正六边形储氢单元;正六边形储氢单元壳体和正六边形储氢单元锥角通过采用密封胶与金属锥角套连接,最终存储在正六边形储氢单元中的氢气通过氢气进出口进出;微型正六边形储氢单元保护管束选择第一类微型正六边形储氢单元保护管束;
正六边形储氢单元内由第一类微型正六边形储氢单元保护管束和微型正六边形储氢单元安装一定规则空间布置;其中,第一类微型正六边形储氢单元保护管束环绕布置于微型正六边形储氢单元的最外层;
第一类微型正六边形储氢单元保护管束中包含了细空心微管和细实心微管;其中细空心微管是通过拉伸设备对粗空心微管拉伸,将粗空心微管壁拉成细空心微管,其中细实心微管是通过拉伸设备对粗实心微管拉伸,将粗实心微管壁拉成细实心微管。
进一步地,将细空心微管和细实心微管排列在一定大小的微管六边形里面,其中细空心微管鳞次栉比的排列在里面,而外层由细实心微管组成,然后,通过拉伸设备对此微管六边形壁包裹着的细空心微管和细实心微管继续拉伸,得到实心和空心混和微管组合体,形成第一类微型正六边形储氢单元保护管束;将空心微管组合体和实心和空心混和微管组合体按照一定的规则在正六边形储氢单元里面空间排布,其中空心微管组合体通过在内部鳞次栉比的排列,而实心和空心混和微管组合体分布在外层;即第一类微型正六边形储氢单元保护管束排在外层,而微型正六边形储氢单元排在内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微管储氢装置,包括正六边形储氢单元,微型正六边形储氢单元保护管束,微型正六边形储氢单元,正六边形储氢单元壳体,正六边形储氢单元锥角,密封胶,金属锥角套,氢气进出口,其特征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能氢储(北京)能源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能氢储(北京)能源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64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