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泥处理池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56174.0 | 申请日: | 2019-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85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凌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B01D21/30;B01D21/18;B01D3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周明新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处理 | ||
本发明公开了污泥处理池,它包括污水池,污水池的底端设置有多个刮泥板,污水池的底端右设置有沉降池,沉降池内设置有污泥抽取机构,污泥抽取机构包括绞龙组、绞龙驱动电机和绞龙固定架,绞龙组包括沉降池内的水平绞龙和位于污水池侧端排泥管内的竖直绞龙,绞龙组通过绞龙固定架分别固定在沉降池侧壁和排泥管内壁上。绞龙固定架包括轴承套筒和固定在轴承套筒外壁上的多个支架。绞龙驱动电机设置在污水池的后端右侧,绞龙驱动电机通过带和带轮与水平绞龙的转轴连接。该污水池还设置有污泥隔挡机构、隔挡板密封机构、污泥感应装置和污泥粗过滤装置。本发明具有具有污泥抽取、隔挡和感应的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池。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污水处理设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是通过污水处理池进行初沉淀,并将沉淀后的污泥抽取出,但是由于污泥位于污水的下方,因此在抽取过冲中容易导致污泥和污水混合,需要对抽出的污泥进行二次处理,成本高,如果不进行二次处理,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因此设计一款具有污泥抽取、隔挡和感应的污泥处理池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具有污泥抽取、隔挡和感应的污泥处理池。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污泥处理池,它包括污水池,所述污水池的底端设置有多个刮泥板,所述污水池的底端右设置有沉降池,所述沉降池内设置有污泥抽取机构,所述污泥抽取机构包括绞龙组、绞龙驱动电机和绞龙固定架,所述绞龙组包括沉降池内的水平绞龙和位于所述污水池侧端排泥管内的竖直绞龙,所述水平绞龙和竖直绞龙通过万向节连接,且所述水平绞龙和竖直绞龙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绞龙固定架分别固定在所述沉降池侧壁和所述排泥管内壁上;所述绞龙固定架包括轴承套筒和固定在轴承套筒外壁上的多个支架;所述绞龙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污水池的后端右侧,所述绞龙驱动电机通过带和带轮与所述水平绞龙的转轴连接;
所述污泥抽取机构的上侧设置有污泥隔挡机构,所述污泥隔挡机构包括隔挡板和隔挡板驱动机构,所述隔挡板为水平的方形板,所述隔挡板的右侧设置有倒角;所述丝杠隔挡板驱动机构位于所述污水池底部设置的腔室内,所述隔挡板驱动机构包括丝杠和丝杠驱动电机,所述丝杠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带和带轮与所述丝杠连接,所述隔挡板的左侧底部固定有与所述丝杠配合的螺母;所述隔挡板可滑动在所述污水池底部设置的隔挡槽内,所述隔挡槽的右端设置有开口;
所述沉降池的右侧壁上设置有隔挡板密封机构,所述隔挡板密封机构包括水平滑块和竖直滑块,所述水平滑块可滑动在所述沉降池侧端设置的水平滑槽内,所述水平滑槽与所述隔挡槽的开口相对;所述竖直滑槽位于所述水平滑槽的左侧,所述水平滑块的左端顶在所述竖直滑块上,所述水平滑槽和竖直滑槽内分别设置一个复位弹簧,每个所述复位弹簧端部分别顶在对应的水平滑块和竖直滑块上;所述隔挡槽的开口处的上下两侧和所述水平滑槽的开口处的上侧分别设置有刮板,所述竖直滑块的左侧上端设置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左端设置有倒角;所述隔挡板、水平滑块和竖直滑块上设置有多个密封橡胶条;
所述污水池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方形杆,多个所述刮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方形杆铰接连接,所述方形杆的两端内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污水池侧壁上对应设置有凸块,所述方形杆通过所述凸块可水平滑动在所述污水池的侧壁上;所述方形杆的上端设置多个驱动齿,对应的在所述污水池的侧壁上分别铰接连接一个摆动杆,所述摆动杆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驱动齿啮合的弧形齿盘,所述摆动杆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偏心轮机构;
所述沉降池内还设置有污泥感应装置,所述污泥感应装置包括圆杆、压力传感器和推动气缸,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圆杆和推动气缸的活塞杆的连接端;
所述污泥池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污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污口和排水口处分别设置有阀门;所述污水池的后侧壁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报警装置,所述控制器上还设置有多个控制按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61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