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用于重金属Cu2+ 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55116.6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39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宁张磊;杨洁;杨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51/41 | 分类号: | C07C51/41;C07C59/285;C08G83/00;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田亚飞 |
地址: | 610066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重金属 cu base sup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Cu2+离子检测的稀土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应用:S1,选取原料,六水合硝酸铽和粘液酸;S2,将粘液酸溶解在蒸馏水中,搅拌;S3,将氢氧化钾溶液加入到S2所得溶液中,搅拌;S4,将六水合硝酸铽溶液加入到S3所得溶液中,搅拌;S5,停止搅拌,静置陈化,离心收集白色沉淀,洗涤之后进行烘干,得到稀土金属有机框架荧光材料(简称稀土荧光材料)白色样品;S6,对得到的稀土荧光材料用于重金属Cu2+离子的检测。该稀土荧光材料是用简单方法制备得到的稀土金属有机框架荧光材料,该材料可用于定量检测水体中重金属Cu2+离子的存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稀土荧光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可用于Cu2+离子检测的稀土金属有机框架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背景技术
铜离子(Cu2+)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作为辅助类群参与各种生物酶的合成。缺铜会引起贫血、骨骼改变、冠心病等,然而,过量的铜离子会破坏细胞之间的平衡,也会引起机体的损失和生理机能的紊乱,从而导致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比如阿尔茨海默氏症,威尔逊氏症和帕金森症;此外还会引发多发性神经炎、神经衰弱综合症、肝功能异常等。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对水中铜离子的限值分别为2 mg/L和1.3mg/L,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铜浓度不得超过1.0 mg/L。因此建立高效快速、简便灵敏的铜离子检测方法,在人体健康、环境监测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到目前为止,已经报道了多种检测重金属铜离子的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比色法、容量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离子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方法等。而电化学分析方法中的溶出伏安法由于灵敏度高、选择性高而受到广泛关注。但采用溶出伏安法进行检测,需预先在电极表面富集汞膜,其预处理过程繁琐。而其他检测方法也需要昂贵的仪器和复杂的操作,从而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与这些方法相比,荧光传感具有快速、低损耗、方便、选择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一系列优点。
稀土金属有机框架具有很强的发光性能,开发新的稀土有机框架材料并拓展其应用领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内容。目前,越来越多的课题组在进行该材料的研究,已经合成出了多种结构和性质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然而,大多数文献报道的该材料具有响应时间较慢、灵敏度较低、抗干扰性较差等缺点,同时材料的荧光强度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难以准确检测重金属铜离子的存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重金属Cu2+离子检测的稀土荧光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用于重金属Cu2+离子检测的稀土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步骤如下:
S1,选取原料,六水合硝酸铽和粘液酸;
S2,将粘液酸溶解在蒸馏水中,搅拌;
S3,将氢氧化钾溶液加入到S2所得溶液中,搅拌;
S4,将六水合硝酸铽溶液加入到S3所得溶液中,搅拌;
S5,停止搅拌,静置陈化,离心收集白色沉淀,洗涤之后进行烘干,得到稀土金属有机框架白色样品;
S6,对得到的稀土荧光材料用于重金属Cu2+离子的检测。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为室温搅拌10分钟与步骤S3,S4均为室温搅拌30分钟;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静置陈化时间为24小时,烘干温度55℃,时间为12 h;
优选的,所述步骤S6中将样品称取2 mg于离心管中,加入5 mL蒸馏水,加入1 mL的1×10-2 mol L-1的Cu2+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师范大学,未经四川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51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