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板桩围堰缝隙涌水的堵水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54123.4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40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郑春雨;薛君;李文伟;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E02D5/08;E02D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板 围堰 缝隙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一种钢板桩围堰缝隙涌水的堵水方法及其装置,装置由钢板桩所组成,钢板桩围堰缝隙涌水的堵水装置包括缝隙充气堵水结构、或充气挤压内堵水结构。缝隙充气堵水结构由凹槽和充气囊所构成,凹槽纵向设在钢板桩的锁扣处,凹槽内设有充气囊;或由膨胀囊及带保护层的充气囊所构成。充气挤压内堵水结构由U型钢板、挤压板、止水带、螺杆、内螺纹孔和手柄所组成。方法是相邻的钢板桩的锁扣处仅需布置一个充气囊,若钢板桩的锁扣处漏水,则通过注气口向位于该漏水锁扣处的充气囊内注入气体、或液体使充气囊膨胀堵塞锁扣处的漏水缝隙,实现对漏水的封堵。本发明结构及设计新颖、简单、使用效果好且堵水成本低、止水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钢板桩围堰缝隙涌水的堵水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钢板桩是一种通过位于钢板桩两侧的锁扣处连续紧密咬合形成的河床以下支护结构,而钢板桩围堰是使用U型钢板桩围成的临时封闭空间,能够防止水、泥沙流入围堰内,保障围堰内部工程建设(如桥墩或承台等)顺利开展。通常桥墩或承台设置于河床以下地层中,而由高度12m的钢板桩构成的围堰可以创造理想的桥墩或承台施工条件,钢板桩围堰具有强度高、防水性能好、形状多变、有在深水施工及重复利用的优势。
但钢板桩围堰施工中,河床以上、以下部分钢板桩锁扣处(即钢板桩对接的两侧锁扣缝处)均有不同程度的渗漏水情况,导致围堰内无法正常施工。传统的对钢板桩围堰缝隙涌水的堵水方法是包括用富纤维棉絮进行塞缝、或对钢板桩对接的两侧缝较宽的采取麻丝根掺黄油塞缝止水、或在钢板桩外侧回填细砂或塑料布通过内外水压差将细砂或塑料布吸进漏水的钢板桩锁口缝隙中将其填充密实达到止水效果等一系列止水方式。
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457527A介绍了通过堵漏管将堵漏调合物-粗砂、锯沫粉、水泥等下放至需要堵漏上方,将堵漏调合物吸进钢板桩锁扣缝中将其填充密实,实现堵漏。
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1535345A和CN211113691U均介绍了在钢板桩围堰外布设塑料布薄膜整体封盖钢板桩锁扣缝漏水处,实现堵漏。
上述系列堵水止水方式面对河床以下部分钢板桩锁扣处大量涌水时采用塞缝方式效果甚微,而传统的利用麻绳、帆布等材料塞缝方法止水效果差,且加塞的麻绳、帆布等材料容易被外部的涌水冲掉,导致止水无法进行,当止水无法完成时,只能采用多台水泵同时抽水作业,但均无法将围堰内渗水抽干,资源浪费较大,也导致围堰内无法正常施工。目前钢板桩围堰河床下部分堵水无内部先进方式可供借鉴,外部注浆堵水费用高、工期长、不易施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钢板桩围堰缝隙涌水的堵水方法及其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此, 一种钢板桩围堰缝隙涌水的堵水装置, 由钢板桩所组成,钢板桩围堰缝隙涌水的堵水装置包括缝隙充气堵水结构、或充气挤压内堵水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缝隙充气堵水结构由凹槽和充气囊所构成,凹槽纵向设在钢板桩的锁扣处,凹槽内设有充气囊。所述的凹槽的上下两侧端与钢板桩上下两端面对应处呈间隔距离设置,凹槽的开口端位于对应的钢板桩面上,凹槽内设有充气囊,充气囊的一端头设有注气口,注气口位于钢板桩上端的顶部凹槽内,充气囊的底端位于钢板桩下端的底部凹槽内。所述的凹槽的开口端位于对应的钢板桩面上,或凹槽的开口端设有封盖,封盖的外端面与对应的钢板桩面为同一平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缝隙充气堵水结构由充气囊所构成,充气囊纵向设在钢板桩的锁扣处,充气囊的一端头设有注气口,充气囊的外端设有保护层。所述的保护层由耐磨耐挤压的合成薄塑料膜制成,保护层的两侧内端边设有与对应的钢板桩面贴合的胶粘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41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