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固态电解质的废旧电池锂资源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52026.1 | 申请日: | 202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2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徐晶;金阳;吕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H01M10/0562;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9 | 代理人: | 边延松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固态 电解质 废旧电池 资源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固态电解质的废旧电池锂资源回收装置,所述的废旧电池锂离子回收装置包括干燥箱、两个正极带卷绕组件、以及至少两个LLZTO陶瓷管组件;所述正极带卷绕组件的上端与充放电机的正极输出端电连接,正极带卷绕组件的下端均分别传动连接有异步电机;所述LLZTO陶瓷管组件的上端分别与去离子水存储罐和氢气回收罐连通,LLZTO陶瓷管组件的下端分别与氢氧化锂回收罐连通;所述LLZO陶瓷管组件分别通过导线与充放电机的负极电连接,本发明构筑了一种用于LiFePO4、LiCoO2和LiNi0.5Co0.2Mn0.3O2等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卷轴式、绿色、高纯锂回收策略,可实现从各类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实现无损化、可重复、高纯度锂资源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固态电解质的废旧电池锂资源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锂作为自然界中最轻的金属,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活性,与其他固体元素相比,具有最低的氧化还原电位(-3.045Vvs标准氢电极)和最高理论比容量(3870mAh/g),已成为工业领域的重要能源材料,如电池、核聚变、飞机产品、陶瓷玻璃、润滑剂和水泥。据我们所知,锂在自然界中有两种形式存在,以碳酸锂(Li2CO3)的形式存在于锂辉石和锂云母中,以离子态(Li+)存在于盐湖、卤水和海水。但是,从矿石中提取锂源对其品质和成本的要求很高,而卤水、海水中的杂质较多,锂浓度低。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的全球推广,对锂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据预测,2023年全球市场对锂资源的需求将远远超过其储量,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和利用二次锂资源以应对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未来几年,全球锂离子电池(LIBs)将进入大规模退役阶段。预计2025,年LIBs报废量将超过900万吨,产值将达到237.2亿美元。鉴于动力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为4-6年,正极材料中的锂含量(5-7wt%)远高于卤水和海水,废旧电池中被认为是未来能源使用中最有前途的二次锂资源。
然而,世界上只有5%的废旧锂电池被回收,且锂的回收率不到1%。更糟糕的是,除了TOXCO和AccurecGmbH公司涉及锂的回收外,大多数工业过程都集中在钴、镍的回收上。到目前为止,LIBs回收策略有湿法冶金、火法冶金、生物冶金和混合(结合湿法冶金和火法冶金)。湿法冶金技术主要依靠酸/碱浸出从废LIBs中回收镍、钴、锂,但使用碱和酸浸出会产生大量待处理废液,而锂回收过程通常在最后一步,这不可避免地导致锂浓度低(0.5-3g/L)且杂质高。此外,以火法冶金为主的方法由于时间短、易于规模化,是目前工业上使用最频繁的方法,但仍面临着锂在渣相中损失的问题。同时,高温处理的能耗高,电极中的电解质和其他成分通过燃烧转化为CO2和其他有害成分如P2O5,将造成二次污染。此外,生物冶金法是一种由微生物辅助的矿物生物氧化过程,其中细菌难以培养,动力学速率缓慢和矿浆密度低是其致命弱点。因此,关于废旧LIBs中锂资源的高纯度、无污染回收策略是当前能源领域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Li7La3Zr2O12(LLZTO)基石榴石型固体电解质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得到了广泛发展。LLZTO基固体电解质材料在应用方面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优势:(i)室温下具有较高的锂离子电导率(10-4~10-3S·cm-1)。(ii)与金属锂具有良好的兼容性。(iii)宽电化学窗口(高达5VvsLi+/Li)。更重要的是,其对锂离子的优越选择性,加上其紧凑的微观结构(99%),可以实现对干扰离子和水溶液的有效阻断。因此,原则上,LLZTO基固体电解质材料作为介质具有从废LIBs中选择性提取锂资源的应用前景。然而,到目前为止,LLZTO固态电解质在废旧电池锂回收中的应用还未有报道。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20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任务时隙自适应异构的雷达资源调度方法
- 下一篇:一种触觉反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