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微服务集群的数据增量步段的标识值生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6940.5 | 申请日: | 2021-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58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万顺叫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50 | 分类号: | G06F9/50;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王雨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龙腾社区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微服 集群 数据 增量 标识 生成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微服务集群的数据存储领域,具体地公开了一种用于微服务集中的数据增量步段的标识值生成方法,其以深度神经网络来构建编码‑解码器以基于数据中心ID,机器ID,时间戳和现有序列生成含有用于编码的数据中心ID,机器ID,时间戳和现有序列的信息数据增量步段的标识值,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数据分片和横向拓展的准确率且提高数据处理的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服务集群的数据存储领域,且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微服务集群的数据增量步段的标识值生成方法、生成系统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微服务集群(即,微服务加多实例集群)体系下,数据存储逐渐成为整个系统的性能瓶颈。基于微服务集群合理切分数据并且尽可能避免数据迁移是微服务集群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也就是,受限于数据瓶颈,在面对大量数据时,数据的合理拆分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合理地分配、存储和尽可能地避免数据分片横向扩展后的数据迁移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微服务集群的数据处理方案中,一个关键在于生成数据增量步长的标识。在现行的方案中,通常通过数据中心ID、机器ID、时间戳和数据增量步长的现有序列来生成当前的数据增量步长的标识值。但是这种方案仅能够挖掘出数据增量步长中的表面信息而无法获取数据增量步长中的隐藏信息,导致在基于该数据增量步段的标识值进行数据分片和横向拓展时正确率不高,且不利于灵活拓展。
因此,期待一种优化的用于微服务集群的数据增量步段的标识值生成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微服务集群的数据增量步段的标识值生成方法、生成系统和电子设备,其以深度神经网络来构建编码-解码器以基于数据中心ID,机器ID,时间戳和现有序列生成含有用于编码的数据中心ID,机器ID,时间戳和现有序列的信息数据增量步段的标识值,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数据分片和横向拓展的准确率且提高数据处理的灵活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微服务集群的数据增量步段的标识值生成方法,其包括:
训练阶段,包括:
获取训练数据集,所述训练数据集包括数据中心ID、机器ID、时间戳和现有序列;
将所述数据中心ID、所述机器ID、所述时间戳和所述现有序列分别转化为第一输入向量、第二输入向量、第三输入向量和第四输入向量;
将所述第一输入向量、所述第二输入向量、所述第三输入向量和所述第四输入向量级联后输入编码器,以获得包含所述数据中心ID、所述机器ID、所述时间戳和所述现有序列的全部相关信息的训练特征向量,所述编码器为第一深度神经网络;
将所述训练特征向量输入解码器,以从所述训练特征向量获得作为数据增量步段的标识值的训练特征值,所述解码器为第二深度神经网络;
计算所述训练特征向量与所述训练特征值之间的第一交叉熵损失函数值;
将所述训练特征值添加到所述训练特征向量的末尾以构成新训练特征向量;
分别计算所述新训练特征向量与作为标签值的所述数据中心ID、所述机器ID和所述时间戳之间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交叉熵损失函数值;及
基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交叉熵损失函数值的加权和来训练所述第一深度神经网络和所述第二深度神经网络;以及
预测阶段,包括:
获取待预测的数据中心ID,机器ID,时间戳和现有序列;
将所述待预测的数据中心ID,机器ID,时间戳和现有序列输入经训练阶段训练完成的作为编码器的第一深度神经网络,以获得特征向量;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万顺叫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万顺叫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69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拍摄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音频再现方法和声音再现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