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的养殖沼液废水快速处理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6906.8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90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梁培瑜;吴施婧;邓觅;朱林;李荣富;吴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16;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陈琳 |
地址: | 33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养殖 废水 快速 处理 系统 及其 运行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养殖沼液废水快速处理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包括颗粒物去除、除氮、除磷、消毒除臭4个相互独立的工艺单元以及PLC控制器。4个处理单元均由多个规格相同的模块化反应器单体构成,反应器单体由反应体、进出水阀、加药装置和反应辅助器组成:反应体设计为长方体或圆柱体规格;进、出水阀设置电动阀门;加药装置设置电动开关;反应辅助器包括搅拌装置、抽泥泵、液位在线监测装置等。本发明通过反应条件设定和反应器数量组合,实现所有反应器独立、可变、连续、自动运行;同时采用模块化和小型化的反应器单体设计,便于生产、运输和现场组装,又可随污水处理规模的变化运行快速增减容。本发明特别适用于沼液废水的快速应急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中的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的养殖沼液废水快速处理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吸取非洲猪瘟疫情的惨痛教训,养殖场的消毒和病毒传播的防范是未来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来源于畜禽生活及与畜禽有密切接触的养殖废水,存在大量病菌和微生物,而它们在污水处理设施中较少进行专门的消毒工序,无论是沼液废水的直接外排还是回田利用,处理不当不仅易造成二次环境污染和卫生安全问题,也成为非洲猪瘟传播的一个风险源。
我国是全世界生猪养殖第一大国,受生猪疫情影响,和生殖繁育、饲养技术以及政策引导,国内散养户加速退出市场,规模化养殖场发展迅速,规模经济仍将驱动我国生猪产业的转型发展,规模化养殖将是生猪养殖行业的主要趋势。目前,我国对规模化生猪养殖中粪污处理的环保要求较为严格,开展养殖过程中污水处理处置是生猪养殖的重要内容。有统计表明,国生猪养殖的主力是年出栏在500-5000头的中等规模养殖户,而中等规模养殖户的养殖规模受市场供需情况、价格波动和生产者的策略等因素影响很大,养殖数量通常不会满额养殖,势必造成生猪养殖中污水产生量的较大变化和波动。因此,我国当前及未来的规模生猪养殖污水具有明显的污水量不大,但变化波动大且频繁。
目前普遍采用建设成本相对较低的好氧系统、湿地、氧化塘等生物处理方法,往往很难应对好污水处理规模长期的较大波动,不仅可能造成处理系统瘫痪故障,也难以保证污水处理达标。考虑应急处理工艺作为污水处理的最后的保障,具有实际意义。
对于污水的应急处理工艺,首先应该要求具有高效和快速的处理能力,以及占地小、便于建设安装和管理,且不可造成二次污染,对于经济性的要求并不很高。目前采用较多的是高效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如采用如气浮、磁分离、高级催化氧化等应急处理设备和一体化处理设备,这些设备不同程度上存在建设成本高、运维管理技术要求高等问题,也不能有效解决沼液中的卫生安全和病毒传播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需求,并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理絮凝,高铁酸钾、次氯酸钠联用的污水应急处理工艺,通过结构化和模块化设计构建一套便于建设、操作和使用简单,绿色稳定且高效快速的养殖沼液废水快速处理的工艺,该工艺还具有消毒、脱色、除臭效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块化的养殖沼液废水快速处理系统,该系统由反应模块、自动控制模块两大模块组成;
反应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A、B、C、D 4个独立的污水处理单元,分别对应颗粒物去除、除氮、除磷、消毒除臭4个相互独立的工艺单元,由规格相同、数量不等的反应器单体构成;所述反应单体由反应体、进出水口及水阀、加药装置和反应辅助器四部分组成;反应体为长方体或圆柱体规格;进、出水阀由电动阀门控制;A单元反应器单体设置有絮凝剂添加装置,反应辅助器为搅拌装置、抽泥泵和液位在线监测装置;B单元反应器单体设置有除氮剂添加装置,反应辅助器为搅拌装置和液位在线监测装置;C单元反应器单体设置有除磷剂添加装置,反应辅助器为搅拌装置、抽泥泵和液位在线监测装置;D单元反应器单体设置有臭氧添加装置和液位在线监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69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