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水下井口及表层导管打桩施工连接装置及装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46461.3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3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范白涛;杨进;于辰;周健一;幸雪松;谢仁军;徐国贤;胡南丁;刘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E21B19/00 | 分类号: | E21B19/00;E21B17/08;E21B41/00;E21B47/0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张月娟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水下 井口 表层 导管 打桩 施工 连接 装置 装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水下井口及表层导管打桩施工连接装置及装配方法,其中,装置包括替打悬挂器,所述替打悬挂器的内腔中套设有激发衬套,所述替打悬挂器与所述激发衬套螺纹滑动连接,所述激发衬套内套设有弹簧套,所述弹簧套与所述激发衬套轴向滑动连接并将两者径向定位于所述的替打悬挂器内,所述弹簧套的下端部可用于套抓提吊低压井口,所述替打悬挂器被配置成当其相对激发衬套旋转时,驱动激发衬套轴向上下移动,以使弹簧套和激发衬套两者紧固连接或分离,进而实现低压井口的提吊或脱放。本发明无需人员、设备进行下水作业;无需钻一开表层井眼;有效降低作业难度,提高作业效率,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上油气资源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是关于一种适用于水下井口及表层导管打桩施工连接装置及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海上油井的生产及作业,除深水井以外,其余大部分为海上平台进行作业,海上平台设计区块位置有可能位于民用航道或者军用航道等特殊情况,从而影响对海上油田的进一步开发。
传统的海上油气资源开采方法是通过固定平台或浮式生产设施,所需要的生产设备,如分离器和增压泵等,都位于上层,而开发深水或偏远海域时,建造传统的生产设施价格昂贵。
水下生产技术尤其对于边际油田的开发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边际油田地理位置及各项资源条件对于油田的开发都是巨大的挑战,因此水下井口及采油系统显得更加重要,而水下采油设备等安装作业离不开表层导管及水下井口。
现阶段将水下井口放置于水下泥线位置的作业有两种比较成熟的作业方式:第一种是泥线悬挂器结合回接装置,此类结构及作业工具需要安装采油树,工艺复杂、工期长较长;第二种是钻一开表层井眼,下入表层导管及低压井口,继续开钻及下套管,虽然作业工序简单,工期短,但其成本高。
由于上述两种方案在施工时需要先进行钻井一开作业,再在泥线位置放置低压井口、固井作业,最后下放高压井口等各种工具,因此在施工工程中还存在有下述问题:
1、钻井一开作业无任何防护,容易造成海洋污染;
2、钻井一开之前需要下井口基盘作为一开钻井定位,定位具有非常大的间隙,钻杆具有柔性,在一开作业过程中钻出的井眼歪斜导致表层导管不正等情况,影响施工效率;
3、表层导管需要固井作业,风浪条件下进行施工作业具有较高的难度,并且固井水泥中含有少量可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成分,会进一步对环境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水下井口及表层导管打桩施工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采用组装式结构,锤入施工作业方法进行施工,无需人员、设备进行下水作业,无需钻一开表层井眼,有效降低作业难度,提高作业效率,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水下井口及表层导管打桩施工连接装置的装配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适用于水下井口及表层导管打桩施工连接装置,包括替打悬挂器,所述替打悬挂器的内腔中套设有激发衬套,所述替打悬挂器与所述激发衬套螺纹滑动连接,所述激发衬套内套设有弹簧套,所述弹簧套与所述激发衬套轴向滑动连接并将两者径向定位于所述的替打悬挂器内,所述弹簧套的下端部可用于套抓提吊低压井口,所述替打悬挂器被配置成当其相对激发衬套旋转时,驱动激发衬套轴向上下移动,以使弹簧套和激发衬套两者紧固连接或分离,进而实现低压井口的提吊或脱放。
所述的适用于水下井口及表层导管打桩施工连接装置,优选地,当所述替打悬挂器逆时针旋转时,所述激发衬套轴向上移将所述弹簧套紧固连接,进而提吊低压井口;当所述替打悬挂器顺时针旋转时,所述激发衬套轴向下移将所述弹簧套分离,进而将低压井口脱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未经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64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