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确定储层有效渗透率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46092.8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6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曲玉亮;李义;张平;杜小强;张宏伟;张建勇;李先达;肖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吴晓霞;栗若木 |
地址: | 300459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确定 有效渗透率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确定储层有效渗透率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分别获取N块岩心的压汞毛管压力和束缚水饱度下的油相有效渗透率实验数据;其中,N为正整数;获取预设的岩心有效渗透率模型;其中,所述预设的岩心有效渗透率模型包括待定参数;根据获取到的N块岩心的压汞毛管压力和束缚水饱度下的油相有效渗透率实验数据确定所述待定参数;根据确定参数后的岩心有效渗透率模型确定储层有效渗透率。本申请公开的方法及装置能够预测储层的有效渗透率。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储层评价领域,尤指一种确定岩石有效渗透率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绝对渗透率(或空气渗透率)是表征岩石渗流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绝对渗透率的大小与岩石的孔隙结构及产能等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对于单一相流体而言,孔隙结构越好的岩石,其绝对渗透率也越大,相应储层的产能也越高。然而,对于孔隙中含有多相流体(油和水或气和水)而言,其渗流能力不仅与岩石的孔隙结构有关,还与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此时,不能简单地用绝对渗透率来表征岩石的渗流能力。为了表征含多相孔隙流体的渗流能力大小,往往采用有效渗透率。油(水)相有效渗透率定义为当岩石孔隙中有多相流体流动时,对油(水)相测量的渗透率。对于实际地层而言,其地层流体不可能为单一相,因此,相对于绝对渗透率而言,油相有效渗透率更能够真实的反映地层的渗流能力。有效渗透率已经成为预测储层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获取储层有效渗透率,对于预测储层产能,以指导开发措施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对于有效渗透率的确定,可以采用基于稳态法相渗实验来测量得到,或者基于多元统计的方法,从其它地层参数中估算出来。然而,采用稳态法相渗实验只能得到有限的岩心有效渗透率,无法连续获取地层的有效渗透率。基于统计回归的方法虽然能够得到连续的有效渗透率,但其建模过程缺乏理论基础支持,因此,建立的模型不具备广泛适用性,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适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确定储层有效渗透率的方法,能够建立一个受理论基础支持,且在各种地层条件下广泛适用的有效渗透率预测模型,从而能够预测储层的有效渗透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确定储层有效渗透率的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N块岩心的压汞毛管压力和束缚水饱度下的油相有效渗透率实验数据;其中,N为正整数;
获取预设的岩心有效渗透率模型;其中,所述预设的岩心有效渗透率模型包括待定参数;
根据获取到的N块岩心的压汞毛管压力实验数据和束缚水饱度下的油相有效渗透率实验数据确定所述待定参数;
根据确定参数后的岩心有效渗透率模型确定储层有效渗透率。
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获取到的N块岩心的压汞毛管压力和束缚水饱度下的油相有效渗透率实验数据确定所述待定参数,包括:
根据获取到的每块岩心的压汞毛管压力实验数据确定该块岩心的岩石临界孔喉半径下限;
根据全部岩心的岩石临界孔喉半径下限、束缚水饱度下的油相有效渗透率实验数据确定所述待定参数。
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获取到的每块岩心的压汞毛管压力实验数据确定该块岩心的岩石临界孔喉半径下限,包括:
根据获取到的每块岩心的压汞毛管压力实验数据得到该块岩心的双对数坐标系下的毛管压力曲线;
采用幂函数统计回归的方法,根据该块岩心的压汞毛管压力实验数据、预设的进汞压力与进汞饱和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确定所述毛管压力曲线上的大孔喉部分和小孔喉部分的第一交点的坐标;
根据通过所述第一交点且与所述双对数坐标系的横坐标之间夹角为45度的直线,与所述毛管压力曲线的第二交点确定该块岩心的岩石临界孔喉半径下限。
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的进汞压力与进汞饱和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下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60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