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次电池的浸润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43521.6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8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刘良海;李雄成;钟欣;刘克永;涂健;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4/04;H01M4/139;H01M4/13;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潘俊达;郭宝煊 |
地址: | 412000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电池 浸润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的浸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极片卷绕或叠片前,于湿度低于5%的环境下,取电解液中的一部分喷涂于经烘烤后的极片表面;S2、卷绕或叠片所述极片制成电芯,封装,注入剩余的电解液。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法来浸润二次电池,通过在极片表面提前喷涂一部分电解液来提前润湿极片,而后再制成电芯以及注入剩余的电解液,如此后续注入的电解液在浸润扩散过程中,因极片已提前被电解液润湿,则后续电解液在扩散过程中减少了阻力,扩散所需要的能量降低,进而可快速浸润电芯,达到缩短浸润时间的目的,相比于常规的72h以上的浸润,本发明的浸润方法可缩短至24~48h。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的浸润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其工作电压高、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及无记忆效应等特点而被人们广泛应用。目前锂离子电池已经普遍应用于3C数码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而电池主要包括以下工艺流程:1)搅拌、涂布、辊压、模切;2)制片卷绕或叠片、焊接;3)入壳成型、封装;4)烘烤;5)注液;6)化成工序;7)抽真空、二封工序;8)分容等后续工序。
对于缩短锂离子电池制造时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注液工序后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静置,以使得电解液被充分浸润,特别是对于高压实的电芯,浸润所需的时间更长,达到72h以上。而现在为追求能量密度,高压实电芯已成为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的一个趋势,因此需寻找一种新的方法以缩短电池的制造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的浸润方法,解决目前电池制造工序中浸润时间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二次电池的浸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极片卷绕或叠片前,于湿度低于5%的环境下,取电解液中的一部分喷涂于经烘烤后的极片表面;
S2、卷绕或叠片所述极片制成电芯,封装,注入剩余的电解液。
优选的,步骤S1中,在极片表面喷涂完电解液后,加热所述极片。本发明采用提前浸润极片的方法,在未卷绕或叠片之前,浸润极片可提前在≥45℃下进行,能让极片快速直接浸润,为后续的电解液浸润降低了其扩散阻力及所需的能量。而如果是常规的电解液浸润方法,是在极片卷绕或叠片成电芯后进行封装,而后再注入电解液进行浸润,此时因电池已经封装,其内部是真空环境,如是在45℃下进行,不仅电解液中的溶剂会挥发,且不能精准地浸润极片,高温状态也会促进电池内部的副反应,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由此常规方法电解液的浸润一般只能保持在小于45℃的较低温度下进行。
优选的,加热温度≥45℃;加热时间为1~600s。该加热时间可根据电解液的喷涂量、极片的大小以及电芯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达到提前浸润极片的目的即可,这里不做过多限定。
优选的,加热温度为55~120℃。更优选的,加热温度可为60~70℃、70~80℃、80~90℃。加热后待极片冷却后即可进行常规的卷绕/叠片制成电芯,以及后续的电池制备工序。
优选的,所述电解液包括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二乙酯(DEC)和碳酸二甲酯(DMC)中的至少一种;喷涂于所述极片表面的电解液为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二乙酯和碳酸二甲酯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本发明所述的取电解液中的一部分进行喷涂,该一部分可以是电解液中其中一种物质,如EC、PC和DMC的任意一种;也可以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如EC、PC和DMC的至少两种。而经本发明人多次探究验证,采用其中一种物质(如EC、PC和DMC的任意一种)时,更有利于缩短整体的浸润时间,这是因为其中一种物质时,一方面更有利于喷涂完电解液后加热极片,另一方面多种物质各分子之间会竞争浸润极片位点,从而影响了浸润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35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