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滤芯三甘醇清洗并回收利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43313.6 | 申请日: | 2021-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72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朱伟锴;董杰;冯志忠;范敏洁;徐敏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D4/04 | 分类号: | D01D4/04;D01D1/1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派登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78 | 代理人: | 于本会 |
| 地址: | 31451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滤芯三 甘醇 清洗 回收 利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滤芯三甘醇清洗并回收利用装置,包括三甘醇煮洗槽、卧式换热器、溢流收集槽、轻组分收集槽、提纯三甘醇收集器、液封槽、真空泵、真空调节阀和两个废液收集槽、带有第一阀门的第三管道、带有第二阀门的第四管道、带有第三阀门的第五管道、带有第四阀门的第六管道、带有第五阀门的第七管道、带有第六阀门的第八管道、带有第七阀门的第十管道,在日常使用中,利用卧式换热器很好的解决了大多数三甘醇煮洗系统中换热器气锤问题,利用溢流收集槽位置的设计,在三甘醇煮洗过程中打开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使三甘醇煮洗槽与溢流收集槽通过第五管道和第六管道相互连通,保持液位平衡,解决了三甘醇外溢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滤芯清洗及三甘醇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芯三甘醇清洗并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聚酯(PET)又称为涤纶或聚酯树脂,目前主要采用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反应制取。在聚酯产品生产过程中会使用高精密度的熔体滤芯,对聚酯(PET)进行过滤,特别是阳离子生产过程中,因阳离子特性对熔体滤芯的使用要求更高,滤芯的使用周期更短,因此对于熔体滤芯的清洗工作要求更高,清洗频率更频繁,耗用更大。
目前大多数三甘醇清洗装置都是使用的立式换热器,在滤芯的煮洗过程中普遍存在气锤现象,存在着生产隐患;而且三甘醇使用一定次数后,三甘醇浓度达不到滤芯煮洗要求后,只能是弃用排放收集,成为危废,存在着很大的浪费和危废处理压力。
因此急需一种新型装置,解决以上问题,既解决安全隐患,又可以有效的提高三甘醇的使用率,减少耗用成本和危废数量的产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安全隐患且能够提高三甘醇使用率的滤芯三甘醇清洗并回收利用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滤芯三甘醇清洗并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甘醇煮洗槽、卧式换热器、溢流收集槽、轻组分收集槽、提纯三甘醇收集器、液封槽、真空泵、真空调节阀和两个废液收集槽,所述三甘醇煮洗槽通过第一管道与卧式换热器连通,所述卧式换热器通过第二管道与溢流收集槽连通,所述轻组分收集槽通过带有第一阀门的第三管道与第二管道连通,其中一个废液收集槽连通有带有第二阀门的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的另一端安装有三通连通头,所述三通连通头的另两端分别通过带有第三阀门的第五管道与三甘醇煮洗槽连通和通过带有第四阀门的第六管道与溢流收集槽连通,所述提纯三甘醇收集器通过带有第五阀门的第七管道与溢流收集槽连通,所述液封槽通过带有第六阀门的第八管道与溢流收集槽连通,另一个废液收集槽通过第九管道与液封槽连通,所述真空泵通过带有第七阀门的第十管道与第八管道连通,所述真空调节阀串联安装在第十管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利用卧式换热器很好的解决了大多数三甘醇煮洗系统中换热器气锤问题,利用溢流收集槽位置的设计,在三甘醇煮洗过程中打开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使三甘醇煮洗槽与溢流收集槽通过第五管道和第六管道相互连通,保持液位平衡,解决了三甘醇外溢情况;当三甘醇浓度达不到滤芯煮洗要求后,打开第七阀门,关闭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启动真空泵,对三甘醇煮洗系统进行抽真空操作,通过真空调节阀对系统真空进行控制,在126Pa真空条件下,对三甘醇煮洗槽进行加热,通过温度计进行温度控制134℃,在此温度下三甘醇可以变成三甘醇蒸汽,通过卧式换热器对三甘醇蒸汽进行冷凝,进入溢流收集槽,根据液位计显示溢流收集槽内液位高度情况打开第五阀门使溢流收集槽内的三甘醇通过第七管道流入提纯三甘醇收集器中进行装桶收集,同时,对三甘醇煮洗槽液位进行关注,液位达到适当高度后,停止三甘醇蒸馏提纯,关闭真空泵,降温后打开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使三甘醇煮洗槽内的废液通过第五管道和第六管道进入废液收集槽中,进行废液排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对三甘醇的使用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卧式换热器包括带有进水口的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上设有用于对进水口端口进行密封的密封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33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