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坑院挖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42781.1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2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谢向东;赵焱;黄迅楠;王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F3/96 | 分类号: | E02F3/96;E02F3/76;E02F5/32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徐小洋 |
地址: | 434023***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挖掘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坑院挖掘装置,包括行走机构、松土机构以及推土机构;行走机构包括支撑轴、滚轮、驱动件、第一固定件及第一限位件;松土机构包括松土件,松土件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固定件上;推土机构包括推土件,推土件可拆卸连接于支撑轴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行走机构以方便移动整个装置,通过将松土件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固定件,从而在行走机构移动的过程中可通过松土件进行翻土,同时,通过将第一固定件滑动设置于支撑轴上,从而便于调节松土件的左右位置,实现无死角的翻土作业,通过将推土件可拆卸连接于支撑轴,从而便于将翻起的土堆积在一起,以便于后续将土壤通过吊篮搬运到土坑外,通过本装置提高了人工挖掘地坑院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挖掘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坑院挖掘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日渐重视,地坑院作为民居史上的活化石,文化意蕴深厚,文化价值颇高。但是越来越多的原居民离开地坑院在地上安家,乡愁无处找寻,地坑院旅游开发也显不足。
地坑院的修建方法是在平坦的土地上向下挖6~7米深、l2~15米长宽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土坑作为院子,然后在土坑的四壁上挖10~14个窑洞,工程量约2000个土方左右,窑洞高3米左右,深8~l2米,宽4米左右,窑洞内2米以下的墙壁为垂直,2米以上至顶端为圆拱形,其中一洞凿成斜坡,形成阶梯形孤行甬道拐个斜向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通道,称为门洞,是地坑院的入口。
地坑院的地质条件和构造要求不适合大型的土方机械作业,具体来说,传统的地坑院修建于黄土高原上,黄土高原松软的土质不适合大型机械施工,同时,挖掘机等大型机械(如申请号为CN202011151670.5的中国发明专利)挖出地坑后,挖出的地坑的内侧壁通常是缓坡形,难以在地坑的侧壁上继续挖掘窑洞,因此,现有的地坑院的挖掘主要通过铁锹等工具进行人工挖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适合人工操作,可提高人工挖掘效率的地坑院挖掘装置,以节省人力且缩短地坑院的修建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坑院挖掘装置,包括行走机构、松土机构以及推土机构;
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支撑轴、滚轮、驱动件、第一固定件及第一限位件,所述滚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轴上,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滚轮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滚轮转动,所述第一固定件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轴上,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支撑轴及所述第一固定件均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于所述支撑轴上;
所述松土机构包括松土件,所述松土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上;
所述推土机构包括推土件,所述推土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轴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轴套及第一插芯,所述第一轴套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轴上,所述第一插芯固定于所述第一轴套上;所述松土机构还包括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插芯上,所述连接套筒的另一端与所述松土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轴的侧壁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防转槽;所述第一轴套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防转槽相配合的第一防转凸起,所述第一防转凸起滑动插设于所述防转槽内。
优选地,所述支撑轴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沿周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件为第一限位箍,所述第一限位箍卡设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限位箍与所述第一轴套抵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套筒上开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松土机构还包括深度调节块及紧固螺栓,所述深度调节块上沿长度方向布置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调节孔相配合的第二调节孔,所述深度调节块与所述松土件固定连接,所述紧固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孔及所述第二调节孔,以使所述连接套筒与所述深度调节块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27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