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表面低温电子烟液雾化器及电子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1832.9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17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崔华鹏;樊美娟;陈黎;陈满堂;刘瑞红;秦亚琼;潘立宁;王冰;王晓瑜;刘绍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24F40/46 | 分类号: | A24F40/46;A24F40/40;A24F40/1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黄宇亭 |
地址: | 450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低温 电子 雾化器 | ||
一种大表面低温电子烟液雾化器及及电子烟,该雾化器包括端盖和雾化主体,特征是:雾化主体包括储液腔、雾化腔及导液件,雾化腔内放置有由雾化层筒、导热层筒、加热层筒套装而成的复合雾化筒,导热件为蘑菇状,下部插装在储液腔中,上部蘑菇头位于雾化腔中,用于将烟液吸附并传递至雾化层筒;端盖上设有气溶胶出口及进气孔。本发明通过加热层筒和导热层筒使雾化层筒的表面达到特定温度,从而将雾化层筒吸附的烟液在筒表面发生低温雾化,雾化发生区域为雾化层筒的内表面,具有较高的表面积,有利于提高电子烟液的雾化效率,而电子烟液不与高温加热元件(加热丝等)直接接触,避免了电子烟液发生高温裂解,可有效降低电子烟气溶胶中醛类化合物生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表面低温电子烟液雾化器及电子烟,该雾化器通过加热层筒和导热层筒使雾化层筒的表面达到特定温度,从而将雾化层筒所吸附的电子烟液在其内表面发生低温雾化。
背景技术
电子烟是一种将电子烟液经雾化器雾化向呼吸系统传送烟碱和/或其他物质的产品,近年来已成为国际烟草关注的焦点和发展的热点。作为一种抽吸品,烟液经气化形成气溶胶后进入消费者体内,其成分组成及含量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相关研究发现,电子烟液雾化后的气溶胶中会含有含量较高的低分子醛类化合物甲醛、乙醛和丙烯醛,低分子醛类化合物是一类对人体感觉系统和呼吸系统有强烈刺激作用的有害物质。因此,电子烟气溶胶中的醛类化合物已成为电子烟安全性研究的重要方面,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对电子烟液和气溶胶中的醛类化合物进行限量。通常,电子烟液主要由1,2-丙二醇、1,3-丙二醇、丙三醇等雾化剂,结合香精香料成分配制而成,而裂解实验研究表明,1,2-丙二醇、1,3-丙二醇、丙三醇等雾化剂在高温下发生裂解从而形成了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等化合物。有研究表明,电子烟液雾化剂发生裂解生成醛类化合物的关键因素是高温条件,温度与醛类化合物的释放密切相关。当前,电子烟的雾化结构,电子烟液均直接与加热丝或陶瓷加热中的加热丝相接触,当雾化发生时,加热丝表明瞬间达到大于500℃的高温,与加热丝表明接触的雾化剂瞬间发生雾化并伴随一定程度的高温裂解,生成含有醛类化合物的气溶胶。因此,电子烟液的低温雾化是解决电子烟液雾化剂高温裂解生成醛类化合物的关键。如果只降低加热丝的表面温度,虽然可以降低电子烟液雾化气溶胶中醛类化合物的生成,但由于加热丝与电子烟液的接触面较少,雾化效率极低,只能使极少量电子烟液雾化。
中国专利公开了众多的电子烟雾化器,形状、结构各有不同,功能、作用各有优劣,创新点也不尽相同,但关注到电子烟液雾化剂易高温裂解生成醛类化合物等有害物质的发明创造并不很多,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现状进行研究,旨在降低电子烟液发生雾化的温度,从而降低醛类化合物的释放,同时为了克服低温雾化效率低的弊端,设计增大了电子烟液产生雾化的表面积,以提高雾化器对电子烟液的整体雾化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发一种大表面低温电子烟液雾化器及电子烟,通过加热层筒和导热层筒使雾化层筒的表面达到特定温度,从而将雾化层筒所吸附的电子烟液在其内表面发生低温雾化。该雾化器的大表面低温雾化结构简单,在保证雾化效率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电子烟气溶胶中醛类化合物的生成。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大表面低温电子烟液雾化器,包括同轴设置的端盖和雾化主体组成,其中:所述雾化主体包括储液腔和雾化腔,两腔之间设有用于穿装导液件的通孔,雾化腔内放置有复合雾化筒,复合雾化筒由雾化层筒、导热层筒、加热层筒由内至外依次套装而成,导热件为蘑菇状,下部插装在储液腔中并延伸至储液腔底部,上部蘑菇头位于雾化腔中且蘑菇头外沿与雾化层筒相接触,用于将电子烟液吸附并传递至雾化层筒;所述端盖上设有气溶胶出口以及位于气溶胶一侧的进气孔。
所述端盖与雾化主体的雾化腔的外壁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未经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18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图像识别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主动式力控伺服打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