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板运输架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1632.3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32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祥;黎加纯;王荣豪;许文杰;韩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61/00 | 分类号: | B65D61/00;B65D85/62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韬法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3 | 代理人: | 朱丽华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板 运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板运输架,包括架体和设置在其上的两根相对设置的支撑杆,其中一根为移动支撑杆,移动支撑杆相对于另一根固定支撑杆伸缩移动,实现两根支撑杆之间的距离调节,以适应不同尺寸预制板的支撑固定。架体上设置至少两对按垂直方向布置的所述固定支撑杆和移动支撑杆。移动支撑杆通过水平伸缩臂与所述架体连接。本发明通过移动支撑杆和固定支撑杆之间的距离调节,能适应不同尺寸预制板的支撑固定,且两两相邻预制板之间互不影响,避免运输过程对预制板的损坏,还能避免施工现场的二次或多次转运,节省工地现场预制板堆场空间,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装备运输工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板运输架。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预制板运输,大多是杂乱式堆放,板与板之间采用垫木承托。这种运输方法存在如下缺陷:(1)上层预制板重量通过垫木传给下层预制板,导致下层预制板受力超过其承载力造成开裂、损坏。损坏后的预制板只能重新在工厂制作并运输到工地,导致施工现场安装进度受影响,耽误工期。(2)现有预制板为了避免运输过程中损坏,生产时需要在预制板内加设钢筋桁架。该钢筋桁架不仅提高成本,而且使用过程中影响预制板上方布管走线,给施工带来不便,甚至增加楼板厚度。(3)该运输方法在车辆运输颠簸时,垫木会发生滑移,导致某些楼板局部悬空,急刹车时会发生倾覆,有潜在的安全隐患。(4)预制板叠放运输时,为了运输过程的安全性,一般均按照上小下大的尺寸叠放,与预制板在施工现场的使用顺序并不相同。这样到达施工现场后,需要根据使用顺序在工地现场进行二次或多次转运,并设置预制板堆场,占用工地面积。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预制板运输方法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预制板运输架,使其运输的多个预制板之间可不相互影响,不易被损坏,不需要二次转运,安全可靠,成本低,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制板运输架,使其运输的多个预制板之间可不相互影响,不易被损坏,不需要二次转运,安全可靠,成本低,从而克服现有的预制板运输方法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板运输架,包括架体和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两根相对设置的支撑杆,其中一根为移动支撑杆,所述移动支撑杆相对于另一根固定支撑杆伸缩移动,实现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的距离调节,以适应不同尺寸预制板的支撑固定。
进一步改进,所述架体上设置至少两对按垂直方向布置的所述固定支撑杆和移动支撑杆。
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支撑杆通过水平伸缩臂与所述架体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架体包括方形框架底座和分别垂直设置在所述底座四角处的立杆,所述底座一侧的两个所述立杆之间设置有多根平行的所述固定支撑杆,与每根所述固定支撑杆水平相对的位置均设置移动支撑杆,所述移动支撑杆的两端分别通过单轴水平伸缩臂与所述底座另一侧的两个所述立杆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单轴水平伸缩臂包括臂一和臂二,所述臂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移动支撑杆和臂二铰接,所述臂二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臂一和立柱铰接。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在运输架上相对的水平位置上设置移动支撑杆和固定支撑杆,通过移动支撑杆的伸缩移动,实现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的距离调节,以适应不同尺寸预制板的支撑固定。并通过多对支撑杆的垂直设置,可实现预制板在垂直方向上的叠放,但两两相邻预制板之间互不影响,克服现有运输方式中下方预制板受挤压容易损坏的问题,还节省预制板堆放空间。而且该运输架在存放预制板时,通过对每层移动支撑杆的调节,使其适应不同尺寸预制板的支撑,这样利于出厂时按施工现场预制板使用顺序的反序来存放预制板,便于现场施工的顺利吊装,避免了二次或多次转运,节省工地现场预制板堆场的空间,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16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