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陶瓷纤维结构隔热屏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41242.6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7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杨凤君;王勇;张尧;李函霖;刘宇晨;刘继东;杨爽;王策;张韵曾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电气动力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08 | 分类号: | F04B53/08;F04B17/03;H02K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6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哈南工业***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纤维结构 隔热 | ||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陶瓷纤维结构隔热屏,隔热屏上部(1)与隔热屏下部(2)焊接固定在一起,隔热屏上部(1)与隔热屏下部(2)之间外沿安装支撑环(3),隔热屏上部(1)与隔热屏下部(2)及支撑环(3)内侧形成的内腔充满陶瓷纤维(4)隔热材料,支撑环(3)为两瓣结构,支撑环(3)两瓣之间采用连接板(11)连接。本发明采用由于陶瓷纤维特有的耐高温,导热系数低等特点,减少热传递,能有效将泵壳内的高温炉水与电机腔内的水分隔开,隔热屏的有效隔热,避免了高温锅炉水对电机运行的影响,增加了运行的安全性,减少故障率,节省了维修成本。本发明适用范围广,用于室内电站的无需风冷的超临界及超临界炉水泵电机泵壳与电机的隔热,均可适用该结构隔热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纤维结构隔热屏。
背景技术:
炉水泵电机与泵壳用隔热屏隔开,泵壳与电机被分为两个22MPa的等压腔室,隔热屏也承受着相同的压力,泵壳内的高温炉水温度300℃左右,电机的运行温度在60℃以下,泵壳内的高温炉水与电机内腔水互不交换,即只有热传导而没有热循环,其中隔热屏是炉水泵上的关键部件,直接影响电机能否正常运行,相比传统的铸造隔热屏,很难铸造出内部通水孔,无法实现低压冷却水循环结构,隔热效果差,同时铸造工艺复杂,内部容易形成气孔和渣孔,高水压下长期运行容易泄露,高温炉水一旦进入电机内,电机绕组瞬间过热电机将无法运行。该陶瓷纤维结构隔热屏,用陶瓷纤维作为隔热材料,耐高温,导热系数低,隔热保温效果好,同时隔热屏下部增加了低压冷却水循环降温,带走一部分热量,能使电机绕组长期在设计要求温度下安全运行,减少电机故障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陶瓷纤维结构隔热屏,能有效满足炉水泵电机正常运行时绕组的温度,由于隔热屏的有效隔热,避免了高温锅炉水对电机运行的影响,达到了良好的隔热效果。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隔热屏上部(1)与隔热屏下部(2)焊接固定在一起,隔热屏上部(1)与隔热屏下部(2)之间外沿安装支撑环(3),隔热屏上部(1)与隔热屏下部(2)及支撑环(3)内侧形成的内腔充满陶瓷纤维(4)隔热材料,支撑环(3)为两瓣结构,支撑环(3)两瓣之间采用连接板(11)连接,连接板(11)与支撑环(3)两瓣通过螺栓(12)及弹簧垫圈(13)固定,隔热屏下部(2)带有多个内部互相连通的低压内部通水孔(14),低压内部通水孔(14)外部用螺塞(15)封堵,隔热屏下部(2)柱体内带有低压冷却水进水管(6)以及出水管(7)与低压内部通水孔(14)形成冷却水路,隔热屏下部(2)柱体内带有螺纹孔,保护套管(16)与隔热屏下部(2)螺纹配装并焊接固定,保护套管(16)内安装热电偶(17),隔热屏下部(2)带有螺栓固定孔(8),隔热屏上部(1)与泵壳(10)连接。
本发明工作原理:
炉水泵运行过程中,隔热屏将电机(9)与泵壳体(10)中的高温炉水分离开,以防止电机内绕组受锅炉水的高温过热而导致损坏,隔热屏上部(1)与隔热屏下部(2)中间填充陶瓷纤维(4)用于隔热,陶瓷纤维作为隔热材料,耐高温,导热系数低,隔热保温效果好,从而阻止炉水泵壳端的高温传递到电机内部,损坏电机绕组,陶瓷纤维(4)隔热材料填充后用支撑环(3)做防护,保证陶瓷纤维(4)致密增强隔热效果。支撑环(3)两端与隔热屏上、下部止口配合,防止泵壳与电机把合力过大,对隔热屏上部(1)与隔热屏下部(2)的主焊缝拉伸以致断裂。同时隔热屏下部(2)增加了低压冷却水循环降温,通过冷却隔热屏带走一部分热量,通过冷却隔热屏达到冷却许可值,使电机绕组长期在设计要求温度下安全运行,减少电机故障率。
本发明技术效果:
(1)本发明采用一种陶瓷纤维作为隔热材料,由于陶瓷纤维特有的耐高温,导热系数低等特点,减少热传递,能有效将泵壳内的高温炉水与电机腔内的水分隔开,隔热屏的有效隔热,避免了高温锅炉水对电机运行的影响,增加了运行的安全性,减少故障率,节省了维修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电气动力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电气动力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12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