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加热电路及车辆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38655.9 | 申请日: | 2021-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21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 发明(设计)人: | 廉玉波;凌和平;闫磊;高文;蓝钟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5 | 分类号: | 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571;H05B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帆远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90 | 代理人: | 吴文婧 |
| 地址: | 51811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加热 电路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加热电路及车辆,所述电池加热电路包括:动力电池和开关组件;负载子电路,负载子电路与动力电池连接;加热子电路,加热子电路对应动力电池设置,且加热子电路通过开关组件与负载子电路连接;控制器,控制器与负载子电路、开关组件分别连接,用于对开关组件、负载子电路进行控制,以使负载子电路中的负载工作与否,以及在负载工作的同时,通过加热子电路实现对动力电池进行直接或间接加热,和/或,通过动力电池的内阻发热。由此,该电池加热电路,可利用负载工作中产生的热量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同时可降低整车EMC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加热电路和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在零点温度下材料活性大大降低,严重损害了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续航里程、寿命及安全性。动力电池在低温下的性能衰减,已经成为阻碍电动汽车在寒冷地区大规模使用的瓶颈问题,因此给低温动力电池加热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一些相关技术中提出,采用PTC水加热、热泵加热等加热方式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其中,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水加热是指用直流电驱动陶瓷加热器,通过PTC模组,为流通的冷却液加热,经过电子水泵送至驾驶舱鼓风机提供乘员舱制热,经过电子水泵送至动力电池,提供电芯低温加热;热泵加热是在电动压缩机制冷回路的基础上,增加电磁阀控制制冷剂流向,通过蒸发冷凝器向驾驶室或动力电池释放热量。然而,上述加热方式中,能量需经过层层传递,制热速度慢,热效率低,且每层传递需要专用加热或传动设备,成本高。
另外,还有一些相关技术中提出动力电池自加热技术,利用动力电池自身内阻,对动力电池进行中高频充放电,实现动力电池快速自加热。然而,能量在动力电池与储能设备之间来回高频充放过程中,高压回路产生较大幅值的交变电流,对外产生大量的辐射干扰,导致整车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能变差。同时,高频大电流的电磁辐射也导致周边金属发热,减小周边原件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加热电路,可利用负载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对电池进行加热,同时可降低整车EMC干扰。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加热电路,包括:动力电池和开关组件;负载子电路,所述负载子电路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加热子电路,所述加热子电路对应所述动力电池设置,且所述加热子电路通过所述开关组件与所述负载子电路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负载子电路、所述开关组件分别连接,用于对所述开关组件、负载子电路进行控制,以使所述负载子电路中的负载工作与否,以及在所述负载工作的同时,通过所述加热子电路实现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直接或间接加热,和/或,通过所述动力电池的内阻发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加热电路,可在负载工作的同时,通过加热子电路实现对动力电池进行直接或间接加热,和/或,通过动力电池的内阻发热,由此,在实现对电池进行加热的同时,降低整车EMC干扰。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加热电路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负载子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第一电容、三相逆变桥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动力电池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电池的第二极连接,所述三相逆变桥的直流端与所述第一电容连接,所述三相逆变桥的交流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加热子电路包括第一线盘和对应所述第一线盘设置的第一金属导磁板,所述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线盘串联连接,串联连接的第一开关和第一线盘与所述第二开关并联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分别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86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图像防抖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具有丰富的对象的自动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