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破坏性电极引出方式的薄膜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36429.7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12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熊锡浪;尹超;尹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新江浩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33 | 分类号: | H01G4/33;H01G4/005 |
代理公司: | 湖州佳灏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476 | 代理人: | 黄永兰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破坏性 电极 引出 方式 薄膜 电容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破坏性电极引出方式的薄膜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包括薄膜电容器本体,若干个薄膜电容器本体固定连接形成电容器组,电容器组上端设有纯锌层,纯锌层上端设有导电性能佳的涂层和导电铜网,导电性能佳的涂层将导电铜网与纯锌层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喷涂技术,在电容器芯子引出电极时对芯子无破坏性,同时减少传统电极对芯子应力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非破坏性电极引出方式的薄膜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对电子产品的使用要求愈来愈高,尤其是极度安全的领域,比如火箭点火用薄膜电容器、汽车应用中的薄膜电容器等,通常使用人工焊接或机器焊接等方法进行电极引出,如图1所示。
众所周知,薄膜电容器是通过塑料薄膜卷绕而成,塑料薄膜的对温度非常敏感,在引出电极时,通常通过使用电烙铁焊接或电弧焊接方式,将电极和电容器芯子连接在一起,在焊接点处往往因焊接温度过高导致薄膜收缩,对电容器芯子产生破坏,存在不可修复性的损伤,且在传统焊接电极时,会出现连接不牢固的现象。现亟待一种新的电极引出方式的薄膜电容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破坏性电极引出方式的薄膜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非破坏性电极引出方式的薄膜电容器,包括薄膜电容器本体,若干个薄膜电容器本体固定连接形成电容器组,电容器组上端设有纯锌层,纯锌层上端设有导电性能佳的涂层和导电铜网,导电性能佳的涂层将导电铜网与纯锌层固定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导电铜网的表面积大于薄膜电容器本体上端表面积。
作为优选,导电性能佳的涂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锡铜合金、锡锌合金。
一种非破坏性电极引出方式的薄膜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制作待喷涂薄膜电容器芯子:薄膜电容器通过前期的绕卷、热压、定型等工艺处理,形成待喷涂薄膜电容器芯子;
S2:形成初步电极:对薄膜电容器芯子端面进行纯锌层的喷涂,在喷涂过程中,将薄膜电容器芯子端面的温度控制在90°-120°;
S3:赋能工序:在S2的基础上对薄膜电容器进行喷金工艺并在赋能机上对薄膜电容器芯子进行电清洗;
S4:固定电极:将导电铜网放置在薄膜电容器芯子端面,通过导电性能佳的材料的喷涂使导电铜网固定在薄膜电容器芯子端面:
S5:真空密封:将固定好电极的电容器芯子放入容器(如铝壳或塑壳)中,通过在真空条件下注入环氧树脂或聚氨酯等,密封电容器芯子。
作为优选,纯锌层的厚度在0.2mm以上。
作为优选,薄膜电容器芯子端面喷涂纯锌层时的温度在110°。
作为优选,薄膜电容器芯子端面喷涂导电性能佳的材料时的温度不超过80°。
作为优选,导电铜网与薄膜电容器芯子间的拉力要≥25N。
作为优选,薄膜电容器本体通过聚氨酯胶水黏连形成电容器组。
作为优选,在纯锌层喷涂过程中,在每个薄膜电容器芯子端面喷涂有一个圆形凸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非破坏性电极引出方式的薄膜电容器采用喷涂电极的技术,一层一层将薄膜电容器本体喷涂连接起来,解决了目前通过手工焊接或机器焊接对电容器芯子破坏的缺陷,运用喷涂层将电极与芯子完全结合,从而大大提高电容器耐电流的能力和其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新江浩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湖州新江浩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64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银杏花穗定向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金属空气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