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蓄热的自热循环快速好氧堆肥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34513.5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7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于文俊;齐好;曹志农;冯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9/02 | 分类号: | C05F9/02;C05F9/04;F28D20/00;F28F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张亚军;陈宪忠 |
地址: | 10008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蓄热 循环 快速 堆肥 系统 方法 | ||
一种基于蓄热的自热循环快速好氧堆肥系统及方法,包括堆体容器、蓄热体;堆体容器内储存餐厨垃圾并进行好氧发酵;蓄热体内储存蓄热材料并进行高温好氧发酵;堆体容器连接出风管道、进风管道;出风管道与进风管道之间并联连接释热管路一、释热管路二;在释热管路一上且在阀组一、阀组二之间连接与蓄热体连通的蓄热管路一,在释热管路二上且在阀组一、阀组二之间连接与蓄热体连通的蓄热管路二;释热管路一、释热管路二之间的出风管道上设置跨越阀门一、进风管道上设置跨越阀门二,堆体容器设置温度传感器二;蓄热体设置温度传感器一。本发明包括常规流程、蓄热流程、释热流程三种流程方法,将堆肥产生的热能进行储存,实现能源循环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蓄热的自热循环快速好氧堆肥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好氧堆肥是固体废弃物垃圾、污泥等的重要处理手段之一,堆体的初始温度影响好氧堆肥的反应速率和分解时间。温度过低则反应速率过低,分解时间增长。通常需要控制堆体温度在15℃以上。
实际上,大多数时间,特别是在寒冷和严寒地区,冬季环境温度均低于15℃,在通风供氧尤其是强制通风供氧时,堆体被持续冷却,中温好氧微生物受到抑制,使堆体温度不能正常升温,导致好氧堆肥失败。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现况好氧堆肥大多数采用降低通风量、延长堆肥时间,或者设置单独的预热系统提高堆体初始温度的方法。第一类方法堆肥时间长,并且同样存在堆肥失败的风险;第二类方法需要设置单独的热源,耗费能源。
由于堆肥过程中,各类菌种利用可溶性单糖、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旺盛繁殖。它们在转换和利用化学能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变成热能,1m3堆体产热量约在5-10kw左右。通常,这部分热量会随着废气直接排除,并不进行回收利用。
故亟需一种充分利用好氧堆肥产生的废热,结合堆肥间歇,用热与放热不同步的特点,设计一种基于蓄热的自热循环快速好氧堆肥工艺。该工艺通过设置蓄热体,将好氧堆肥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进行储存,用于堆肥初期或环境温度较低时预热堆体,以有效的提升堆体温度,提高好氧堆肥反应速率,缩短分解时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蓄热的自热循环快速好氧堆肥系统及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充分利用好氧堆肥自身发热量,实现耗能少、结构简单、实施容易、运维方便并符合环保要求的好氧堆肥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蓄热的自热循环快速好氧堆肥系统,包括堆体容器、蓄热体、出风管道、进风管道、阀组一、阀组二,跨越阀门一,跨越阀门二,温度传感器一,温度传感器二;
所述堆体容器内储存餐厨垃圾并进行好氧发酵;所述蓄热体内储存蓄热材料并进行高温好氧发酵;所述堆体容器出气口连接所述出风管道一端,其入气口连接所述进风管道一端,所述出风管道另一端与净化装置连通,所述进风管道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出风管道与所述进风管道之间并联连接释热管路一、释热管路二两条管路,所述释热管路二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出风管道末端与净化装置之间、及进风管道始端;所述释热管路一、释热管路二上分别在对应位置串联连接所述阀组一、所述阀组二;在所述释热管路一上且在所述阀组一、所述阀组二二者之间连接与所述蓄热体的进/排气口一连通的蓄热管路一,在所述释热管路二上且在所述阀组一、所述阀组二二者之间连接与所述蓄热体进/排气口二连通的蓄热管路二;所述释热管路一、释热管路二之间的所述出风管道上设置所述跨越阀门一、所述进风管道上设置所述跨越阀门二,所述堆体容器设置所述温度传感器二;所述蓄热体设置所述温度传感器一。
所述的一种基于蓄热的自热循环快速好氧堆肥系统,其中,所述蓄热体内设置穿过蓄热材料的废气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排布形式为蛇形管道,所述蓄热管路一、蓄热管路二连通所述废气换热管道两端管口;所述蓄热体中的蓄热材料为液体、固体或PCM材质,放热特性选择高温好氧发酵温度至少不低于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45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