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耐磨高铅锡青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32472.6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29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任晓燕;张国伟;徐宏;王赵杰;刘毅军;康园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工业学院;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9/08 | 分类号: | C22C9/08;C22C1/03;C22C1/06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030008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耐磨 高铅锡 青铜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耐磨高铅锡青铜材料,由以下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Pb 19~21wt.%,Sn 4.5~5.5wt.%,Zn 1.5~2.5wt.%,P 0.05~0.1wt.%,Ni 2~3wt.%,AlTiC合金0.05~0.2wt.%,B 0.05~0.2wt.%,Y 0.04~0.07wt.%,余量为铜,是将电解铜、铜硼合金和纯镍熔炼至融化,加入2/3含量的磷铜合金进行脱氧除气处理,再加入AlTiC合金、铜钇合金、锌、铅和锡,最后加入剩余1/3的磷铜合金再次脱氧除气处理,加热至1200℃出炉浇注得到。本发明制备的高铅锡青铜合金能够满足高PV(≥100MPa∙m/s)、耐高压、耐应变、耐磨、高强度铸造等苛刻性能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合金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铅锡青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铅锡青铜材料具有高强、高PV、耐磨、耐高压等力学性能。
背景技术
高铅锡青铜是指含铅量达到10wt.%以上的铅锡青铜合金,作为自润滑材料,是传统铸造工艺常用的减磨材料。由于高铅锡青铜具有高的疲劳强度、导热性、耐磨性以及耐冲击性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轴承、轴瓦、航天泵转子、涡轮和导板等耐磨零件的选材中。
然而,目前的高铅锡青铜作为双金属缸体的使用材料时,在高温、高速、重载条件下不能满足实际工况中高强抗磨的要求,容易出现脱缸、抱缸、黏铜等问题。产生缸体零件失效的原因是铜合金材料的强度不足,组织中铅的比重偏析严重,造成材料的耐磨性能下降。据统计,摩擦磨损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巨大,每年约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8%,而仅磨粒磨损造成的损失就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l~4%。
例如,柱塞泵缸体(又称“转子”)是液压机械的重要部件之一,其性能和质量决定了传动效率甚至使用寿命。缸体与柱塞、配流盘是液压泵的两对关键摩擦副,需要由具有减磨、耐磨特性的合金制造。高铅青铜的减磨、耐磨性能以及相对极低的摩擦系数,是其作为耐磨材料用于制造缸体的重要优势和依据,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是发现了诸多的缺陷与问题。
其一,自重问题,铜的密度8.9g/cm3,铅的密度11.34g/cm3,两者互不固溶。加入铜基体中的铅量,不仅对合金的组织和结构产生敏感影响,而且二者的密度差异较大且固溶度极低,在熔炼中以单质形式混合,无外界措施干预下,熔液将因比重而分层,不能形成组织成分均匀的熔液,极大地增加整个部件的自重。
其二,柱塞泵的主要失效形式包括磨损、疲劳和老化。
其三,高铅锡青铜的铜基体强、硬度较低,加之铅颗粒分布其中将基体割裂,造成机械性能大幅下降,单独成型会极大影响缸体的承载和抗冲击能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在高铅锡青铜中添加诸如稀土、Ni、Pb、Fe、Mn、Al、P等合金元素,是提高高铅锡青铜合金性能的主要方法之一。
M. Aksoy(A note on the effect of Pb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eaded-tin bronze[J]. J. Mater. Process. Tech.,2002, 124(1), 113-119.)和H. Turhan(The effect of manganese on the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eaded-tin bronze[J]. J. Mater.Process. Tech., 2001, 32(14), 207-211.)采用基体合金化的方法,在含铅量较高的轴承材料中添加Fe、Mn、Si、P、S等元素后,Mn5Si3、Fe3S等硬质分散相从基体中析出,提高了材料的耐烧结性能和耐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工业学院;中北大学,未经太原工业学院;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24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墨鱼骨的抗冲击结构及其增材制备方法
- 下一篇:数据导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