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针点火兼检火二合一的电路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31690.8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6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融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俊融 |
主分类号: | F23Q3/00 | 分类号: | F23Q3/00;F23M11/04 |
代理公司: | 常州易瑞智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8 | 代理人: | 孙盼盼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点火 兼检火 二合一 电路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针点火兼检火二合一的电路及控制方法,其中单针点火兼检火二合一的电路,包括点火模块、检火模块和点/检火切换模块,所述点火模块和检火模块共用一个放电针和高压包TR21,所述放电针和高压包TR21适于通过点/检火切换模块接地并与点火模块形成点火回路;所述放电针和高压包TR21适于通过点/检火切换模块与检火模块电连接并形成检火回路。本发明通过设置点/检火切换模块,仅用一根放电针即可实现点火和检火功能,电路简洁,成本低,性能稳定,同时能够简化整机产品的结构,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性价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点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针点火兼检火二合一的电路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绝大多数燃气或燃油发热器具中(如灶具、热水器、锅炉等),都配置有高压脉冲点火装置和火焰检测装置,用于点火和熄火保护等工作逻辑。
通常情况下,点火电路都采用高压脉冲点火方式。由振荡源产生40K~400KHz左右的波形,经高压包升压,变成高压送至点火针,击穿点火针对地(燃烧器本体)间隙的空气形成回路,产生高温电弧,从而点燃燃料。点燃后,关闭点火脉冲,由火焰本身维持燃烧。由于空气的击穿场强约30KV/cm(即击穿1cm空气需要30KV电压, 击穿1mm需要3KV),为了达到较好的点火效果,一般都采用8K~20KV电压范围,如商用灶具大都采用15KV电压。对于这种数KV至数十KV的高压,常规的较低成本电路很难控制,如不慎引入检火电路的运放、比较器等回路,将对这些元件造成永久性的损害。因此,大多数设备都做成点火电路和检火电路分开,各自接点火针和检火针,两个电路独立工作。这样会导致设备电路成本较高,且不利于安装,更不利于设备小型化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单针点火兼检火二合一的电路及控制方法,仅用一根放电针即可实现点火和检火功能,其检火部分利用火焰等离子体的单向导电特性,采用一种无须变压器的新型电路,利用放电针和燃烧器本体在有火、无火或有污染时形成的等效电路作为同相放大器的接地端电阻的一部分进而准确检验出有火、无火或有污染状态。本发明电路简洁,成本低,性能稳定,同时能够简化整机产品的结构,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性价比。
实现本发明目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针点火兼检火二合一的电路,包括点火模块、检火模块和点/检火切换模块,所述点火模块和检火模块共用一个放电针和高压包TR21,所述放电针和高压包TR21适于通过点/检火切换模块接地并与点火模块形成点火回路;所述放电针和高压包TR21适于通过点/检火切换模块与检火模块电连接并形成检火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点/检火切换模块包括与点火模块依次电连接的电阻R21、三极管Q21和继电器RL21;所述继电器RL21得电吸合时,所述放电针、高压包TR21和点火模块形成点火回路;所述继电器RL21断电释放时,所述放电针、高压包TR21的次级线圈和检火模块形成检火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点火模块包括控制器和驱动模块;所述控制器、驱动模块和高压包TR21的初级线圈的高端依次电连接;所述高压包TR21的初级线圈的低端连接有电容C22,电容C2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高压包TR21的次级线圈的高端和低端分别连通放电针和点/检火切换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MOSFET驱动器U21以及与MOSFET驱动器U21电连接MOS管M21和MOS管M22;所述MOSFET驱动器U21适于驱动MOS管M21和MOS管M22带动高压包TR21的初级线圈。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自举电路,所述自举电路包括二极管D21和电容C21,所述二极管D21的正极接外部电源,所述二极管D21的负极接电容C21,所述电容C21的另一端接高压包TR21的初级线圈的高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俊融,未经黄俊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16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