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用发射线圈的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30059.6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3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何钧;陶世良;林海洋;韩振宇;吴成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辰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3/34 | 分类号: | G01R33/3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81 | 代理人: | 方燕娜;王雯婷 |
地址: | 20170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共振 成像 系统 发射 线圈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磁共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用发射线圈的结构。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用发射线圈的结构,包括发射线圈外壳,其特征在于:在发射线圈外壳的壳体壁上设有若干通孔,位于发射线圈外壳内设有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的外壁上设有若干电子元器件,所述的印刷电路板通过电子元器件贯穿发射线圈外壳并与发射线圈外壳连接。同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用发射线圈的结构,改变了发射线圈的结构,减少发射线圈的厚度,这样超导磁体室温孔径就可以缩小,从而减少超导磁体的尺寸,节约超导线、液氦和钢材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共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用发射线圈的结构。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对人体没有伤害性,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对人体各个部位疾病的诊断和相应的科学研究。磁共振成像系统主要包括磁体、梯度系统(梯度线圈和梯度放大器)、射频链路(射频发射线圈、射频接收线圈和射频放大器等)、谱仪和计算机等部件。对于目前最常见的磁共振成像系统,最外面是超导磁体,依次往里面的顺序是梯度线圈、射频发射线圈和射频接收线圈。其中发射线圈是用于将射频秒冲信号发送到患者,发射线圈一般采用鸟笼结构,因为其射频场均匀度高。
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最重要的也是成本最高的部件就是磁体,磁体的几何尺寸对成本的影响很大。对于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绝大多数的水平场超导磁体来说,室温孔径一般为850mm或者900mm,这个空间为了放置梯度线圈、射频线圈和病床等。如果能够减小这些部件的尺寸,从而减少磁体的室温孔径,则可以节约很多的超导线、液氦和钢材等,从而降低超导磁体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用发射线圈的结构,改变了发射线圈的结构,减少发射线圈的厚度,这样超导磁体室温孔径就可以缩小,从而减少超导磁体的尺寸,节约超导线、液氦和钢材的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用发射线圈的结构,包括发射线圈外壳,其特征在于:在发射线圈外壳的壳体壁上设有若干通孔,位于发射线圈外壳内设有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的外壁上设有若干电子元器件,所述的印刷电路板通过电子元器件贯穿发射线圈外壳并与发射线圈外壳连接。
所述的发射线圈外壳为圆筒形结构。
所述的印刷电路板为圆筒形结构。
所述的电子元器件为方块电容、电感、二极管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直径小于发射线圈外壳的内径。
所述的发射线圈外壳为不含有氢元素的非金属外壳。
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用发射线圈的结构的制作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根据印刷电路板的电路布局,在需要的地方焊接方块电容或者电感或者二极管等电子元器件的地方留下焊接的电极;
(2)将发射线圈的印刷电路板放置并固定在发射线圈外壳的内表面;
(3)在发射线圈外壳的上根据印刷电路板的电路布局,在需要露出方块电容或者电感或者二极管等电子元器件的地方开设通孔;
(4)将方块电容或者电感或者二极管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用发射线圈的结构,改变了发射线圈的结构,减少发射线圈的厚度,这样超导磁体室温孔径就可以缩小,从而减少超导磁体的尺寸,节约超导线、液氦和钢材的使用。
本发明这种结构的发射线圈可以使得发射线圈的电路部分距离梯度线圈更远,从而减少梯度线圈屏蔽层对发射线圈的影响,提高发射效率。同时使得发射线圈距离待扫描的人或者动物更近,有利于待扫描人或者动物吸收射频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辰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辰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00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