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光泽改性PP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29005.8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82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陶元坤;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艾镇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33/12;C08L33/02;C08K5/42 |
代理公司: | 南昌金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夏军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泽 改性 pp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改性塑料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光泽改性PP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PP60‑80份;PMMA30‑40份;相容剂0.8‑1.5份;抗氧剂0.5‑0.7份;分散剂0.5‑1份;光稳定剂0.5‑0.6份;珠光粉1.2‑1.8份;荧光助剂0.3‑0.6份;所述分散剂为亚甲基二萘磺酸钠和聚甲基丙烯酸铵的复配组合物;其制备方法为:将PP、PMMA和相容剂投入共混机中,在170‑180℃的温度以150‑160r/min的转速共混8min后,将抗氧剂、分散剂、光稳定剂、珠光粉和荧光助剂分3‑4次投入共混机中,以240‑250r/min的转速搅拌共混10min后,挤出制粒得改性PP材料。本申请的改性PP材料可用于汽车外壳和家电外壳,其具有高光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改性塑料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光泽改性PP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PP)为无毒、无味的高度结晶聚合物,因结构规整,其密度只有0.91g/cm2,是密度最轻的工程塑料之一,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等领域。因聚丙烯材料的表面光泽度较高,加工成型性好,聚丙烯逐渐应用到免喷涂材料领域,但是PP材料由于自身分子结构的影响,存在耐低温冲击性差,且较易老化,表面光泽度比ABS、PMMA、PC材料低等问题,限制了PP塑料在免喷涂材料领域的应用。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是一种透明材料,相对分子量约为200万,且分子链很柔软,光泽度高,将PMMA和PP相混合后,能够很显著的提高整体的光泽度和硬度,然而PMMA和PP为不相容相,简单的将PMMA和PP共混形成的体系不稳定,分散相会形成不同的相形态。申请号201711468620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PP/PMMA合金材料,使用改性滑石粉作为相容剂,使得PP和PMMA的界限变得模糊,同时降低材料的收缩率。然而这种制备出的复合材料的光泽度只有80左右,在汽车外壳上使用光泽度不足,难以凸显材料本身的光泽度。
发明内容
为了得到一种具有高光泽度的PP/PMMA复合材料,能够应用在汽车外壳上,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光泽改性PP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光泽改性PP材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光泽改性PP材料,所述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所述分散剂为亚甲基二萘磺酸钠和聚甲基丙烯酸铵的复配组合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PP和PMMA混合后,再加入相容剂,相容剂能够模糊PP和PMMA的界限,使得PP和PMMA发生相互交融,提高了PP和PMMA共混相的混合稳定性和均匀性;抗氧剂和光稳定剂加入后,能够提高材料的抗氧化性和耐光老化性能;分散剂能够提高珠光粉和荧光助剂在共混体系中的分散均匀性,且荧光助剂能够附着在珠光粉上,进而提高制品的表面光泽度,且由于荧光助剂微量添加,制品晚上不易出现荧光效应;分散剂由亚甲基二萘磺酸钠和聚甲基丙烯酸铵两种复配组合形成,能够促进荧光助剂附着在珠光粉上,且能够促进珠光粉的分散,减少发生团聚沉积。
优选的,所述相容剂为带有甲基丙烯酰氧基的无机矿物质。
优选的,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
优选的,所述亚甲基二萘磺酸钠和聚甲基丙烯酸铵的重量份数混合比为(0.3-0.6):(0.2-0.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亚甲基二萘磺酸钠和聚甲基丙烯酸铵的重量比为(0.3-0.6):(0.2-0.4)时,对荧光助剂和珠光粉的分散效果最好,得到制品的表面光泽度最佳。
优选的,所述光稳定剂为抗氧剂168。
优选的,所述珠光粉的目数为5000-100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艾镇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艾镇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90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