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乙烯光缆护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27280.6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3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范建;王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爱科森博顿聚合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K3/04;B29B9/06;B29B7/00 |
代理公司: | 无锡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张春合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乙烯 光缆 护套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缆用聚乙烯护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全新料10‑25份、中密度聚乙烯颗粒再生料50‑65份、中密度聚乙烯粉碎再生料15‑25份、抗氧剂0.3‑0.5份、炭黑重量含量45%的黑色母2.2‑2.5份、内润滑剂0.5‑1.5份。将中密度聚乙烯全新料、中密度聚乙烯颗粒再生料、中密度聚乙烯粉碎再生料、内润滑剂、抗氧剂、炭黑重量含量45%的黑色母在拌料机中混合均匀后投入单螺杆挤出机挤塑造粒。经水冷、风干、切粒、冷却、均化后称重打包即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面光洁度高,老化后仍能保持较高的机械性能,具有价格优势的聚乙烯光缆护套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缆护套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乙烯光缆护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非常严重,为缓解地球资源越来越少的严重问题,国家出台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宏观政策,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综合利用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因此,石油、水等资源应在现有技术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高效循环利用。对于石油资源等行业而言,塑料再生就是资源再生。
光缆作为基础建设的必备器材之一,被各行行业普遍使用。光缆中需要大量使用护套材料,其中,主要的一部分是聚乙烯材料中的中密度聚乙烯,也即行业内常称的MDPE,中密度聚乙烯的特点是机械性能长期保持性。目前国内使用的普通黑色光缆护套料一般为两类:全新料和再生料。全新料性能优良,但价格高昂,对下游光缆厂家的使用造成成本压力;再生料虽然价格具有优势,但是由于上游原料来源复杂,再生料产品性能稳定性不够且各项性能较全新料存在较大差距。中国专利CN112480517A公开了一种利用废旧聚乙烯塑料生产的高密度高强度聚乙烯光缆护套专用料,其工艺繁琐,使用了较多原材料,成本昂贵。
再生料的表面光洁度、机械性能无法达到光缆厂商部分特殊订单要求,而全新料的价格又限制了此类订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表面光洁度高,老化后仍能保持较高的机械性能,具有价格优势的聚乙烯光缆护套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光缆用聚乙烯护套材料,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全新料:10-25份、中密度聚乙烯颗粒再生料:50-65份、中密度聚乙烯粉碎再生料:15-25份、抗氧剂:0.3-0.5份、炭黑重量含量45%的黑色母:2.2-2.5份、内润滑剂:0.5-1.5份。
中密度聚乙烯颗粒再生料颗粒粒径、中密度聚乙烯粉碎再生料粒径是一个重要指标,它决定了物料能够均匀混合,对材料均质整合,易于加工,提高材料表面光洁度,增加体系材料的兼容性。优选技术方案是:中密度聚乙烯颗粒再生料粒径为10-50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密度聚乙烯颗粒再生料粒径为30目。
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中密度聚乙烯粉碎再生料粒径为200-400目。
作为本发明光缆用聚乙烯护套材料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密度聚乙烯粉碎再生料粒径为300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抗氧剂1076或者抗氧剂164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
在再生料配方体系中加入内润滑剂,改善材料分子链间摩擦力,提高材料流动性,改善护套表面光洁度。
一种光缆用聚乙烯护套材料,其特征在于:内润滑剂为聚丁烯蜡、丙酸乙烯蜡、丙烯酸蜡、马来酸接枝聚丁烯蜡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光缆用聚乙烯护套材料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润滑剂为丙烯酸蜡。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乙烯光缆护套材料的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爱科森博顿聚合体有限公司,未经江阴爱科森博顿聚合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72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