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垃圾回收托运装置及其实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26331.3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1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鲍加胜;夏皖萱;龙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市新桥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3/00 | 分类号: | B65F3/00;B65F3/18;B65G6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温全平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垃圾 回收 托运 装置 及其 实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回收托运装置及其实施方法,包括托运框、滚轮和推杆,本发明建筑垃圾回收托运装置及其实施方法,三角框架前端的斜铲将建筑垃圾铲起,并使建筑垃圾与传动链条之间相接触,驱动电机带动传动齿轮进行转动,传动齿轮的转动带动滚动齿轮进行转动,滚动齿轮带动传动链条发生移动,与传动链条相接触的建筑垃圾被传动链条所带动,建筑垃圾被传动链条带入托运框中,被带入托运框中的建筑垃圾被传动链条送至侧滑板处,建筑垃圾从侧滑板上向容纳腔中滑落,直到将整个托运框装满,该装置能够避免手部与建筑垃圾的直接接触,不仅避免了工作人员手部受伤的问题,还提高了垃圾托运过程中回收捡取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垃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回收托运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垃圾是指在工程中由于人为或者自然等原因产生的建筑废料,包括废渣土、弃土、淤泥以及弃料等。这些材料对于建筑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但却是在建筑的过程中产生的物质,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按产生源分类,建筑垃圾可分为工程渣土、装修垃圾、拆迁垃圾、工程泥浆等;按组成成分分类,建筑垃圾中可分为渣土、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砂浆、泥浆、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废竹木等。
但是在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的过程中发现,在对建筑垃圾进行收捡的过程仍然是采用手动进行收捡,这样的收捡的过程不仅效率低下,并且在部分在部分的建筑垃圾上,仍然有着铁钉等尖锐物品的残留,长期的工作,容易导致手部的受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回收托运装置及其实施方法,能够避免手部与建筑垃圾的直接接触,不仅避免了工作人员手部受伤的问题,还提高了垃圾托运过程中回收捡取的效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垃圾回收托运装置,包括托运框、滚轮和推杆,所述托运框的两侧均设有滚轮,所述滚轮通过转轴活动安装在托运框上,所述托运框的前端开设有回收口,所述托运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推杆;
所述托运框的内部设有驱动框,所述驱动框的前端设有侧滑板,所述侧滑板的两侧均设有容纳腔,所述侧滑板的前端设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前端设有回收铲;
所述驱动框包括电机框、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传动齿轮、传动轴和延伸框,所述电机框的内部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前端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被驱动电机前端的转轴所贯穿,所述主动齿轮与驱动电机前端的转轴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的下方设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被传动轴所贯穿,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电机框上,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延伸框上。
优选的,所述传动带包括传动链条、滚动齿轮、外置防护框和导向轴,所述传动链条的一端缠绕在滚动齿轮的转轴上,所述传动链条的另一端缠绕在回收铲中,所述传动链条的下方设有外置防护框,所述滚动齿轮被转轴贯穿后活动安装在外置防护框上,所述外置防护框的一端与托运框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链条的外侧设有导向轴。
优选的,所述回收铲包括三角框架、镂空腔和内置转轴,所述三角框架的内部开设有镂空腔,所述镂空腔的内部设有内置转轴,所述内置转轴与三角框架之间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置转轴包括活动轴主体和安插轴,所述活动轴主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安插轴,所述安插轴远离活动轴主体的一端安插在三角框架的内壁中,所述安插轴与三角框架之间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动齿轮与传动轴之间活动连接,主动齿轮的外齿与传动齿轮的外齿之间相互咬合,所述传动齿轮贯穿电机框,所述传动齿轮的外齿与滚动齿轮的外齿之间相互咬合。
优选的,所述传动链条的下半部分位于托运框与外置防护框之间,所述传动链条的上半部分位于托运框的内部,托运框被传动链条所贯穿,上半部传动链条的位置与下半部传动链条的位置被导向轴进行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市新桥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市新桥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63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