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频空调回油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21968.3 | 申请日: | 202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18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郭勇;许航;徐盛腾;郭壮志;李卡卡;王刚;杨坤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英维克温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65 | 分类号: | F24F11/65;F24F11/80;F24F11/86;F25B31/00;F24F110/10;F24F110/2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细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8 | 代理人: | 孔祥丹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频 调回 控制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介质 | ||
1.一种变频空调回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变频空调进入回油模式的情况下,将压缩机的当前频率调整到预设回油频率进行工作;
获取房间温湿度需求,获取所述变频空调的出风温湿度需求,所述房间温湿度需求用于表示所述变频空调对应的房间的当前温湿度和预期温湿度的偏差所需的第一调节力度,所述出风温湿度需求用于表示所述变频空调的当前出风温湿度和所述变频空调在回油前的出风温湿度的偏差情况所需的第二调节力度;
在所述变频空调处于所述回油模式期间,根据所述房间温湿度需求和所述变频空调的出风温湿度需求控制进行温湿度补偿操作;
其中,所述房间温湿度需求包括房间温度需求和房间湿度需求,则所述根据所述房间温湿度需求和所述变频空调的出风温湿度需求控制进行温湿度补偿操作,包括:
若所述房间温度需求指示所述第一调节力度为零,则根据预设的出风温度需求与加热元件的温度调节力度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出风温度需求对应的加热元件的目标温度调节力度;
若所述房间温度需求指示所述第一调节力度不为零,则根据预设的房间温度需求、出风温度需求与加热元件的温度调节力度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房间温度需求和所述出风温度需求下所述加热元件的目标温度调节力度;
控制所述加热元件以所述目标温度调节力度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空调回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房间温湿度需求,包括:
获取所述变频空调对应的房间的当前温度和当前湿度,以及获取所述变频空调预先设置的所述房间的预期温度和预期湿度;
计算所述当前温度和所述预期温度的第一差值或第一比值,采用第一比例系数调整所述第一差值或所述第一比值,计算获得所述房间温度需求;计算所述当前湿度和所述预期湿度的第二差值或第二比值,采用第二比例系数调整所述第二差值或所述第二比值,计算获得所述房间湿度需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频空调回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温湿度需求包括出风温度需求和出风湿度需求,所述获取所述变频空调的出风温湿度需求,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在回油前的出风温度和出风湿度,以及获取所述空调的当前出风温度和当前出风湿度;
计算所述回油前的出风温度和所述当前出风温度的第三差值或第三比值,采用第三比例系数调整所述第三差值或所述第三比值,计算获得所述出风温度需求;计算所述回油前的出风湿度和所述当前出风湿度的第四差值或第四比值,采用第四比例系数调整所述第四差值或所述第四比值,计算获得所述出风湿度需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空调回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房间温湿度需求和所述变频空调的出风温湿度需求控制进行温湿度补偿操作,还包括:
若所述房间湿度需求指示所述第一调节力度为零,则根据预设的出风湿度需求与加湿元件的湿度调节力度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出风湿度需求对应的加湿元件的目标湿度调节力度;
若所述房间湿度需求指示所述第一调节力度不为零,则根据预设的房间湿度需求、出风湿度需求与加湿元件的湿度调节力度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房间湿度需求和所述出风湿度需求下所述加湿元件的目标湿度调节力度;
控制所述加湿元件以所述目标湿度调节力度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空调回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变频空调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小于第一预设频率时的连续累计时长;
判断所述连续累计时长是否小于预设时长阈值;
若不小于,控制所述变频空调进入所述回油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变频空调回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房间温湿度需求和所述变频空调的出风温湿度需求控制进行温湿度补偿操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变频空调处于所述回油模式的时长达到预设回油时长的情况下,退出所述回油模式,控制所述变频空调进入所述回油模式之前的状态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英维克温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英维克温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196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微元件以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基于非线性规划的分级应急物资分配方法及系统